[发明专利]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7446.2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3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松永尚也;古田辰夫;末广启伸;石神胜也;中谷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07 | 分类号: | F24F1/0007;F16L11/20;F24F5/00;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室内 以及 |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热介质热交换器,其配置于壳体的内部,使热介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气阀,其排出热介质流路的空气,其中,该热介质流路使热介质流通至热介质热交换器;接水盘,其设置于热介质热交换器的下方,承接在热介质热交换器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以及挠性的软管,其安装于排气阀,将热介质流路的空气与热介质一同排出至接水盘内,软管为上端部固定于排气阀的双层管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排气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主要在室内机的安装时等在热介质流路内的热介质中混入有空气。因此,妨碍热介质在热介质热交换器内的流通,导致热交换效率降低。对此,进行热介质流路内的排气。
对于从热介质流路进行排气,在与开阀的排气阀连接的排气用的软管中传导的空气被与热介质一同排出。软管的下端部的顶端收纳于对在室内机的运转中从热介质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承接的接水盘内。因此,排气时被与空气一同排出的热介质被接水盘回收并向机外排出。
作为这样的用途的软管,使用一根软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0392号公报
这里,软管在设置于供与热介质热交换器连接的多个支管进入并无序配置的空间的情况下,弯曲成避开多个支管而形成为曲线。因此,软管例如使用PVC管之类的橡胶管那样的软质的材料,具有挠性。然而,存在排气用的软管的变形较大的情况。此时,在软管的下侧部分无法确保空气的排出所需的截面积,导致热介质充满软管,存在软管的下端部的顶端甩动的课题。
另外,为了能够防止软管的下端部的顶端甩动,存在通过固定部件固定软管的情况。然而,在供多个支管进入并无序配置的空间进一步追加固定部件,则需要额外的设置空间,并且部件个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追加额外的部件而使排气用的软管维持简单的构造就能够防止软管的下端部的顶端甩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热介质热交换器,其配置于壳体的内部,使热介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气阀,其排出热介质流路的空气,其中,该热介质流路使热介质流通至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接水盘,其设置于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的下方,承接在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以及挠性的软管,其安装于上述排气阀,将上述热介质流路的空气与热介质一同排出至上述接水盘内,上述软管为上端部固定于上述排气阀的双层管构造。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备:热介质热交换器,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使热介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气阀,其排出热介质流路的空气,其中,该热介质流路使热介质流通至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接水盘,其设置于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的下方,承接在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挠性的软管,其安装于上述排气阀,将上述热介质流路的空气与热介质一同排出至上述接水盘内;以及多个支管,它们相对于上述热介质热交换器供给或者排出热介质,多个上述支管中至少一个上述支管在上述软管的周围屈曲,对上述软管进行保持。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具备上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不追加额外的部件而使排气用的软管维持简单的构造就能够防止软管的下端部的顶端甩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各种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卸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面板的状态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7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及车辆的转向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电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