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分离器及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6593.8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6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骏;石山宗希;岛津裕辅;伊东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F25B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韩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油分离器具有:第1配管(3),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第2配管,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压差产生机构部(4),包括将第1配管与第2配管连接的第3配管(6)以及设置于第3配管的第1配管侧的前端部的过滤器部(4A),使在第1配管中流动的高压的制冷剂与在第2配管中流动的低压的制冷剂之间产生压差;以及回油机构部(5),包括在第1配管的比第3配管的连接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开口形成的回油口(5A)以及经由回油口将第1配管与第2配管连接的回油回路(8),经由回油口及回油回路使高压的制冷剂中含有的润滑油从第1配管向第2配管回油,压差产生机构部的过滤器部(4A)通过压差汇集高压的制冷剂中含有的雾状的润滑油,汇集的润滑油沿着第1配管的内周壁向下游侧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混入到制冷剂中的润滑油从制冷剂分离的油分离器以及将该油分离器设置在制冷循环内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具备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作为要素设备。另外,一般而言,在压缩机中,为了对壳体内的滑动部进行润滑而使用冷冻机油等润滑油。润滑油在压缩机的壳体内混入制冷剂,会与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排出。若混入到制冷剂的润滑油滞留于蒸发器或制冷剂配管,则蒸发器的性能会降低。另外,若压缩机的壳体内的滑动部的润滑所需的量的润滑油从压缩机带出,则也会成为压缩机发生咬粘(seizure)的原因。
因此,以往进行如下过程:在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内附设油分离器,或者在蒸发器设置油回收装置,使由油分离器或油回收装置回收的润滑油向压缩机的壳体内回油。然而,油分离器或油回收装置成为附属于制冷循环的构造,因此,需要设置油分离器或油回收装置的空间。另外,伴随着设置有油分离器或油回收装置,还存在设置于制冷循环的其他设备的性能会降低的问题。并且,与设置油分离器或油回收装置相应地需要较高的成本。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如下制冷循环用油分离管:“具有经由连接器同轴地安装在制冷循环中气体状制冷剂流动的管路上的由内侧管和外侧管构成的双层管构造,所述内侧管由供油渗透的多孔体构成,其中,将所述内侧管隔开间隙地内插到外侧管内,以在所述内侧管与外侧管之间形成在这些管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通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昭56-170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冷循环用油分离器为将壁部具有油渗透性的内侧管隔开间隔地内插到外侧管中以形成在轴向上延伸的通路的双层管构造。因此,若油膜变厚,则在从内侧管的中心向内侧管的壁的方向上,远离壁面的润滑油的捕捉变弱,因此,会在向外侧管渗透之前通过油分离管,分离效率会降低。另一方面,在形成于内侧管的油膜薄时或未形成油膜时,制冷剂气体分子直径远远小于油粒径。因此,内侧管内的制冷剂向外侧管流入,在通过油分离管后制冷剂流量会降低,整个制冷循环的性能会降低。
本发明是以上述课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减少配管压力损失的同时实现分离效率降低的抑制的油分离器以及具备该油分离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油分离器具有:第1配管,与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第2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压差产生机构部,包括第3配管和过滤器部,该第3配管将所述第1配管与所述第2配管连接,该过滤器部设置于所述第3配管的所述第1配管侧的前端部,所述压差产生机构部使在所述第1配管中流动的高压的制冷剂与在所述第2配管中流动的低压的制冷剂之间产生压差;以及回油机构部,包括回油口和回油回路,该回油口在所述第1配管的比所述第3配管的连接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开口形成,该回油回路经由所述回油口将所述第1配管与所述第2配管连接,经由所述回油口及所述回油回路使所述高压的制冷剂中含有的润滑油从所述第1配管向所述第2配管回油,所述压差产生机构部的过滤器部通过所述压差汇集所述高压的制冷剂中含有的雾状的润滑油,汇集的所述润滑油沿着所述第1配管的内周壁向下游侧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6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质谱法可区分的合成化合物、库及其方法
- 下一篇:空调机的室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