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实体、用户设备和网络切片的控制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4596.8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韦庆;晋英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0/00 | 分类号: | H04W60/00;H04L12/24;H04W4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实体 用户 设备 切片 控制 使用方法 | ||
提出了一种网络实体,用于控制用户设备使用包括多个切片支持区域的通信网络的网络切片。每个切片支持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小区,给定切片支持区域的所有小区支持相同的网络切片。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通信网络注册的注册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切片支持区域。所述网络实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所述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切片支持区域的切片支持信息。所述给定切片支持区域的切片支持信息指示所述给定切片支持区域支持的至少一个网络切片和/或所述给定切片支持区域不支持的至少一个网络切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用户设备使用网络切片的网络实体,以及一种用于使用网络切片的用户设备(UE)。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中引入了网络切片或网络分片化的概念,以在共享网络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满足多个垂直产业的各种需求。相应地,可以根据不同使用情况的需求定制网络业务,提升网络运营效率。
与长期演进(LTE)系统或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的结构类似,5G通信系统的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CN)。为了获得业务连通性,例如,为了访问5G通信系统中网络切片对应的业务,UE通过RAN附着到CN。
一旦UE和网络,特别是UE和CN之间建立了通信链路,UE就可以访问网络切片的业务。当UE通过RAN与CN之间存在这样的通信链路时,UE处于通常称为连接态或激活态的状态/模式。当UE不再使用网络切片的业务时,UE可以拆除或停止UE与网络之间的通信链路。然后,UE的状态通常称为空闲态。
当UE处于空闲态时,即,当所述UE不主动参与通信时,所述网络(通常是所述CN)跟踪在所述系统中具有准确定义区域的UE的位置。从LTE、UMTS和GSM(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等系统中,这样的定义区域是已知的。在UMTS中,这样的定义区域称为位置区或路由区。在LTE系统中,这样的定义区域通常称为跟踪区(TA),其中TA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TA由跟踪区标识(TAI)来标识。因此,所述UE在由至少一个TA组成的特定区域注册,所述特定区域由TAI列表标识。当UE离开这个特定区域时,UE在另一个区域注册。
在5G系统中,UE可以在一个或多个TA中注册,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TA定义注册区域(RA)。换句话说,RA是一个TAI列表。因此,RA级别的注册允许通过单个过程将多个TA分配给UE。只要UE在注册RA包含的TA范围内漫游,UE就不需要执行新的注册过程。
由于在5G RAN中不同的部署和动态情况(例如,无线接入节点的负载、资源和物理能力),部分网络切片可能仅在网络的一部分可用。切片可用性还可以取决于运营商部署,属于不同运营商的不同网络部署可以具有不同级别的切片支持。
当UE移动时,UE可能进入其网络注册切片不再受支持的区域,或者可能支持一些新的网络切片的区域。因此,UE需要感知所支持的网络切片的变化。UE请求不支持的网络切片的业务是不利的,这导致较大信令开销和时延。此外,UE会错过网络可以在特定位置提供的新切片,这也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认识到上述缺点和问题后,本发明旨在改进现有技术。特别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实体、用户设备和用于提高用户设备对网络切片支持的感知的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此外,基于附属权利要求、描述及附图,本发明实施例显而易见。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实体,用于控制用户设备使用包括多个切片支持区域的通信网络的网络切片。每个切片支持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小区,给定切片支持区域的所有小区支持相同的网络切片。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通信网络注册的注册区域至少包含一个切片支持区域。所述网络实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所述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切片支持区域的切片支持信息。所述给定切片支持区域的切片支持信息指示所述给定切片支持区域支持的至少一个网络切片和/或所述给定切片支持区域不支持的至少一个网络切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