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孔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4584.5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3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刚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OSG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35/00 | 分类号: | B23B35/00;B23B41/00;B23B5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方法 | ||
钻头是具有螺旋角为25°的排出槽并且槽长为30D以上的长钻头。对钻头的顶端部实施修磨处理,形成有在比外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与排出槽相连接的凹缺部。在修磨面与凹缺面相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圆弧槽,能够提高切屑排出性。在形成深孔时,在引导孔形成工序中,形成内径d为D+0.03mm以下且深度W为3D以上的引导孔(S2~S6)。在插入工序中,钻头反向旋转,向引导孔插入到底部近前(S11~S13)。在深孔形成工序中,钻头正向旋转,从引导孔的底部进行切削,形成深孔(S16~S1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孔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工件上形成深度较深的深孔的情况下,在形成深孔之前,形成与深孔相比直径稍大且深度较浅的引导孔。安装于机床的主轴上的钻头在沿切削时的旋转方向以低速旋转的状态下向引导孔插入。当钻头的顶端部插入到引导孔的底部近前时,钻头以切削时的速度进行旋转,在该状态下进行切削,从而形成深孔。
尤其是在形成30D以上的深孔的情况下,对于在外周面以螺旋状形成有切屑的排出槽的麻花钻而言,孔越深,加工中切屑越容易堵塞,因此使用以直线状形成有排出槽的枪钻(gun drill)(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与加工阶段相应地使冷却剂的供给最优化,确保切屑的排出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90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枪钻无法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刀具寿命也短,因此期待使用麻花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深孔加工方法,即,能够使用能提高刚性和切屑的排出性的钻头来形成深孔,并且能够抑制加工时的钻头主体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深孔加工方法,利用安装有钻头的机床在工件上形成深孔,该深孔加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钻头具有:钻头主体,其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多个排出槽,它们从所述钻头主体的顶端部朝向基端部以螺旋角为15°以上且35°以下的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切削刃,其形成于所述排出槽的朝向所述钻头主体的旋转方向侧的内表面与所述顶端部中的所述钻头主体的后刀面之间的棱线部分;修磨刃,其是通过对所述钻头主体的所述顶端部实施的修磨处理而设置的,该修磨刃从所述切削刃的内端朝向所述钻头主体的顶端部分即横刃部延伸;以及凹缺部,其是通过所述修磨处理而设置的,该凹缺部与所述后刀面之间的棱线从所述修磨刃的内端以圆弧状延伸,且在比所述钻头主体的所述外周面靠内周侧的位置与所述排出槽相连接,在所述机床使用所述钻头对所述工件进行的加工中,包括:引导孔形成工序,在该工序中,预先使用其他钻头在所述工件上形成引导孔,该引导孔能够供所述钻头主体的所述顶端部插入,该引导孔具有比所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大的内径d,且深度为W;插入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使所述钻头主体以比加工时低的速度向与切削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反转方向旋转的同时,将所述钻头主体的所述顶端部插入到所述引导孔的底部近前;以及深孔形成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使所述钻头主体向切削时的旋转方向即正转方向旋转的同时,对所述引导孔进一步进行切削,形成所述深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SG株式会社,未经OSG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5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