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器、变频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4567.1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2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周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H02P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冬梅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器 组件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频器,适于通过直流母线与另一变频器连接,变频器包括:正母线接口,适于与另一变频器的正母线接口互相连接;外接泄放电阻接口,适于与另一变频器的外接泄放电阻接口互相连接,以及第一控制逻辑,第一控制逻辑控制变频器和另一变频器之间通过直流母线实现的母线并联的导通或断开。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相应的变频器组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器领域,尤其涉及适用共直流母线方案的变频器、变频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变频器带载电机有两种工作状态:电动状态和发电状态。当电机处于减速或者负载转速高于电机时,电机处于反向发电状态,发的电会返回到变频器的直流母线上面,导致母线电压升高。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触发变频器过压保护。传统的做法是把这部分能量用制动电阻消耗掉,但这种方法比较浪费。另一种做法是把很多台变频器直流母线并联起来,把这部分多余的能量分享给其他变频器消耗掉,避免浪费。对于这第二种做法来说,如果是不同功率的变频器进行母线并联,则在正常工作时小功率变频器会额外承担大功率变频器的电流需求,增加小功率变频器整流桥的负载,导致小功率变频器整流桥特别容易损坏。
此外,图1示出了一种已知的变频器的主电路框图。该变频器主要包括整流桥1、母线电容2、制动单元3、逆变桥4。其中,制动单元3就是用来泄放由反向发电产生的电能。此外,该变频器也会预留DCP(Direct Current Positive,正直流母线)接口、DCN(DirectCurrent Negative,负直流母线)接口以及PB(Brake,外接制动电阻)接口,这三个人机界面端口。其中,DCP和DCN为直流母线接口,而PB为外接制动(或泄放)电阻接口。
研究发现,小功率变频器和大功率变频器共直流母线电压时,在正常运行时,小功率变频器的整流桥1会额外承担来自大功率变频器的电流,导致小功率整流桥1过载,轻则小功率变频器过热保护,重则直接损坏。但上述的共直流母线方案又是一个非常节能的环保方案。因此,业界亟需有更好的方案来消除上述小功率变频器的整流桥过载的问题,以保证共直流母线方案的安全实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在既有的变频器的基础上通过线路上的调整以及运行方式上的控制技术来实现共直流母线的智能控制,即实现可控的共直流母线连接。因此,本发明可以在充分获得共直流母线方案的有效效果的同时避免小功率变频器的整流桥出现过载、过热等问题的发生。此外,本发明无需对既有变频器的结构设计进行改动,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改进方案,且具有较好的适用前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频器,适于通过直流母线与另一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包括:
正母线接口,适于与所述另一变频器的正母线接口互相连接;
外接泄放电阻接口,适于与所述另一变频器的外接泄放电阻接口互相连接,以及
第一控制逻辑,所述第一控制逻辑控制所述变频器和所述另一变频器之间通过所述直流母线实现的母线并联的导通或断开。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变频器中,将所述直流母线在所述变频器上电待机时的母线电压作为基准值,
当所述母线电压在所述基准值之上增加大于或等于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逻辑导通所述母线并联,以实现所述变频器和所述另一变频器之间的母线电压共享;反之,所述第一控制逻辑断开所述母线并联。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变频器中,
所述变频器包括并联在直流母线上的第一母线电容和第一制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制动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IGBT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制动单元的外接泄放电阻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IGBT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一起连接于所述变频器的正母线接口,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IGBT的发射极共同连接于所述变频器的负母线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股份公司,未经西门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