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3885.6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3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坂部昭宪;近藤雅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培超;张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 ||
空调机具备:制冷剂回路,其具备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外侧热交换器;驱动电路,其驱动电动机;接线切换装置,其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切换为第1接线状态、和与上述第1接线状态相比线间电压较高的第2接线状态;以及控制装置,其进行如下控制,即:进行将结霜于室外侧热交换器的霜除去的去霜运转的控制、以及使接线切换装置进行接线切换的控制。在上述定子绕组为上述第2接线状态下,当进行上述去霜运转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通过上述接线切换装置进行将上述定子绕组的接线从上述第2接线状态向上述第1接线状态切换的接线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压缩机的空调机,特别是涉及内置于压缩机的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切换。
背景技术
对于空调机的运转所需要的电力而言,一般在压缩机中的消耗比例最高,压缩机的效率优劣较大地左右空调机的节能性。近年来,由于住宅的高气密高隔热化有所发展,使得低负荷区域的发生频度提高,特别是,压缩机低速运转时的压缩机运转效率增加了重要性。另一方面,炎热时的制冷迅速运行、外部空气为极低温时的制热迅速运行等将压缩机的旋转速度提高至极限的高能力要求并没有衰减。即,对近年来的空调机要求低负荷区域中的节能性和高负荷区域中的高能力这两极,从而进行了以兼得压缩机的运转高效率化和可动范围扩大为目标的技术开发。
然而,作为压缩机用的电动机,一般是使用将永磁铁用于转子的永磁铁式电动机并通过变频器进行驱动的方式。永磁铁式电动机若增多定子绕组的卷数,则能够以较少的电流运转,因此伴随着电流的变频器损失减少,从而能够进行高效率运转。另一方面,则产生如下问题,即:感应电压上升,电动机电压以相对较低的旋转速度达到变频器最大输出电压,从而不能以其以上的旋转速度运转。相反,永磁铁式电动机若减少定子绕组的卷数,则感应电压降低,从而能够运转至更高旋转速度,而另一方面,产生定子电流增加从而变频器损失增加的问题。这样,在低速旋转中高效的永磁铁式电动机不能运转至高速旋转,另外,能够运转至高速旋转的永磁铁式电动机的在低速旋转中的效率降低。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根据运转状态为低负荷区域还是高负荷区域来切换电动机的绕组规格的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设置接线切换装置的方式,该接线切换装置使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根据指令在星形接线与三角形接线之间相互切换接线。在该方式中,在电动机的运转频率小于规定频率的情况下,选择适合于压缩机低速区域的星形接线,在为规定频率以上的情况下,选择适合于压缩机高速区域的三角形接线。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根据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偏差将各相中的线圈的连接切换为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220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0113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的任意一个中,从产品安全性的观点出发,接线切换都需要在停止变频器的输出并且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的状态下实施切换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伴随着接线切换的运转停止。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即使充分地满足低负荷区域中的节能性和高负荷区域中的高能力性,也有可能显著地损害空调机的本质功能即维持舒适性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害用户的舒适性并兼得低负荷区域中的节能性与高负荷区域中的高能力性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制冷剂回路,其具备内置有电动机的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和室外侧热交换器;驱动电路,其驱动上述电动机;接线切换装置,其将上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的接线切换为第1接线状态、和与上述第1接线状态相比线间电压较高的第2接线状态;以及控制装置,其进行如下控制,即:进行将结霜于上述室外侧热交换器的霜除去的去霜运转的控制、以及使上述接线切换装置进行接线切换的控制,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制热运转中,在通过上述接线切换装置进行从上述第2接线状态向上述第1接线状态的切换时,在从上述第2接线状态向上述第1接线状态切换后进行上述去霜运转,然后再次开始上述制热运转上述上述上述上述上述上述上述上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38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开启器机构的附接结构
- 下一篇:摩托车的智能钥匙单元的附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