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门闩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3053.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4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长冈智治;藤原宏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77/28 | 分类号: | E05B77/28;E05B77/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李范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闩 装置 | ||
在汽车用门闩锁装置中,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进行单动操作或不能进行单动操作。切换构件(20)在处于连接位置时成为双解锁状态,该双解锁状态是与第一内侧杆(21)的释放动作连动地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切换为解锁状态并将第一内侧杆(21)的释放动作向第二内侧杆(22)传递而使车门打开的能够进行单动操作的状态,切换构件(20)在处于切断位置时成为双锁定状态,该双锁定状态是不与第一内侧杆(21)的释放动作连动而不将第一内侧杆(21)的释放动作向第二内侧杆(22)传递且不进行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的向解锁状态的切换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以2017年7月20日为申请日的日本国申请特愿2017-140895号,并主张基于该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整体通过参照而援引于本申请。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单动操作的汽车用门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汽车用门闩锁装置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具备能够进行所谓单动操作的机构,该机构中,即使能够切换为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的锁定机构为锁定状态,通过在车门的车内侧设置的内侧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也能够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切换为解锁状态,并使车门打开。该汽车用门闩锁装置从防盗性的观点出发,除了该机构之外,还具备能够切换为可进行单动操作的双解锁状态(在专利文献1中为“连接状态”)和不能进行单动操作的双锁定状态(在专利文献1中为“切断状态”)的双锁定机构(在专利文献1中为“空振机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2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的及其他的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例示了本申请的附图的以下的详细说明而明确可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汽车用门闩锁装置中,将双锁定机构在双解锁状态和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构成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为“卡合销81”)与用于以单动操作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机构切换为解锁状态的构成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为“棘轮柄35的外臂35A”)为互不相同的构成构件。因此,在该汽车用门闩锁装置中具有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能够或不能进行单动操作的汽车用门闩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汽车用门闩锁装置,具备:锁定机构,能够在基于设置于车门的车外侧的外侧把手的操作的所述车门能够打开的解锁状态与所述车门不能打开的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内侧杆,通过在所述车门的车内侧设置的内侧把手的操作而进行释放动作;第二内侧杆,能够与所述第一内侧杆的释放动作连动/非连动;及切换构件,能够在可将所述第一内侧杆的释放动作向所述第二内侧杆传递的连接位置和不能传递的切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切换构件在处于连接位置时成为双解锁状态,该双解锁状态是与所述第一内侧杆的释放动作连动而将处于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机构切换为解锁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内侧杆的释放动作向所述第二内侧杆传递而使所述车门打开的能够进行单动操作的状态,所述切换构件在处于切断位置时成为双锁定状态,该双锁定状态是不与所述第一内侧杆的释放动作连动而不将所述第一内侧杆的释放动作向所述第二内侧杆传递且不进行处于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机构的向解锁状态的切换的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切换构件在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通过与所述锁定机构的一部分抵接而将处于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机构切换为解锁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切换构件的被抵接部在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位于所述第一内侧杆的抵接部的旋转轨迹内,所述切换构件将所述第一内侧杆的所述释放动作向所述第二内侧杆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未经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3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