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0862.X | 申请日: | 2017-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茂木知之;加藤优喜;松永龙二;原田拓明;岩佐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A61F1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梁霄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体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该吸收体包含合成纤维,
所述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切断工序,该切断工序将包含合成纤维的带状的纤维片在第1方向和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以规定长度切断而形成小片;
输送工序,其使用输送部将多个所述小片输送至聚集部;
聚集工序,其使在所述切断工序中形成且由所述输送工序输送来的多个所述小片聚集于所述聚集部,而形成作为所述吸收体的构成部件的聚集体;和加压工序,其对所述聚集体遍及其整体地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加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带状的亲水性片解纤而获得亲水性纤维的解纤工序,
在所述输送工序中,将多个所述小片和所述解纤工序中所获得的所述亲水性纤维一边混合一边输送至所述聚集部,
在所述聚集工序中,使所述小片和所述亲水性纤维聚集于所述聚集部而形成所述聚集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聚集工序中形成聚集体,该聚集体中,遍及所述聚集体的厚度方向整个区域而重叠的多个所述小片的数量互不相同的区域分别在该聚集体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上分散存在,
在所述加压工序中,对所述聚集体进行加压,形成在所述聚集体的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分别具有所述亲水性纤维的存在密度分布的吸收体。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压工序中使用一对平滑辊,
将所述一对平滑辊的间隔调整为相对于所述聚集体的厚度为50%以下而对该聚集体进行加压。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压工序中,一边输送所述聚集体,一边在施加有向输送方向的张力的状态下进行加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使用包括在所述第1方向上进行切断的切割刀的第1切割辊,将所述带状的纤维片切断而形成带状的小片连续体,且使用包括在所述第2方向上进行切断的切割刀的第2切割辊,将该带状的小片连续体切断而形成多个所述小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方向是所述切断工序中的输送所述带状的纤维片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形成的各所述小片的平均长度为0.3mm以上且30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形成的各所述小片的平均宽度为0.1mm以上且10m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加热工序,该加热工序对所述带状的纤维片进行加热而使其比加热前的厚度厚,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将通过所述加热工序加热了的所述带状的纤维片切断而形成所述小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工序中,对所述带状的纤维片吹送热风或水蒸气而进行加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或所述水蒸气的温度为构成所述纤维片的所述合成纤维的玻化温度Tg以上且低于熔点Tm。
13.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工序中,利用在所述输送部内产生的气流输送多个所述小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08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