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热交换器及热泵式供热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90742.X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1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永岛佳峰;吉村寿守务;横井政博;堀贵博;白石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9/02 | 分类号: | F28D9/02;F28F3/06;F28F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热交换器 热泵式供 热水 系统 | ||
板式热交换器(1)层叠有多张第一传热板(30)或第二传热板(40),第一传热板(30)或第二传热板(40)具备:形成有使流体流入流出的流入流出孔的板部(39、49);在板部(39、49)的一面侧延伸,并在与板部(39、49)的一面侧相邻的板部(39、49)之间形成用于供流体流动的流路的第一外周壁部(31)或第二外周壁部(41);以及安装在流路内的第一内翅片(38)或第二内翅片(48)。第一内翅片(38)或第二内翅片(48)载置于板部(39、49)的一面的、与流路内的第一流体流入流出孔(32、35)、第二流体流入流出孔(43、46)分离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式热交换器及热泵式供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具有层叠多张传热板而成的结构的板式热交换器,该传热板形成有用于供流体流动的流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层叠多张传热板而成的结构的板式热交换器,该传热板具有流路和与流路连通并使流体流入流出的流体流入流出孔。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板式热交换器中,流路形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的凹陷状。并且,流体流入流出孔与该流路的凹陷相邻。另外,在流路的凹陷处,遍及整体地配置有内翅片,由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2373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板式热交换器中,流体流入流出孔与流路的凹陷相邻。因此,流体容易流到内翅片的与流体流入流出孔相邻的部分。然而,流体难以流到内翅片的远离流体流入流出孔的其他部分。其结果是,在内翅片整体中,流体的压力损失大。由此,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下降。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板式热交换器及热泵式供热水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层叠有多张传热板,所述传热板具备:板部,所述板部形成有使流体流入流出的流入流出孔;外周壁部,所述外周壁部在板部的一面侧延伸,并在与板部的一面侧相邻的板部之间形成用于供流体流动的流路;及内翅片,所述内翅片安装在流路内。内翅片载置于板部的一面的、与流路内的流入流出孔分离的位置,流入流出孔的整周与未配置内翅片的空间相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内翅片载置于板部的一面的、与流路内的流入流出孔分离的位置,因此内翅片不会覆盖流入流出孔。另外,由于流入流出孔的整周与未配置内翅片的空间相接,因此在流入流出孔的周边能确保供流体流动的充分的空间。在未配置内翅片的空间内,流体向流路整体扩展,因此在本发明中,流体的压力损失小。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式热交换器所具备的第一传热板的主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传热板及第二传热板形成的第一通路孔、第二通路孔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式热交换器所具备的第二传热板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板式热交换器所具备的第一传热板的端部的放大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0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机
- 下一篇:用于检测至少一个组件的光学组件检测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