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8190.9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2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旼奎;薛慧燕;林亨根;金硕炫;崔知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15/00 | 分类号: | F25D15/00;F25D21/00;F25D21/08;F25D17/06;F25D29/00;F25B2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崔炳哲;向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包括热电元件模块和除霜温度传感器,以及配置成控制热电元件模块的操作的控制部。热电元件模块包括具有吸热部和散热部的热电元件、与吸热部接触的第一散热器、面向第一散热器的第一风扇、与散热部接触的第二散热器、以及面向第二散热器的第二风扇。控制部被配置为在每个预设定的周期启动用于去除热电元件模块上的霜的自然除霜操作,并且基于由除霜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达到参考温度而结束自然除霜操作。控制部被配置为在自然除霜操作中控制热电元件的操作和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其具备热电元件模块,从而能够在低噪音的情况下表现出高的冷藏性能。
背景技术
热电元件是指利用珀尔帖效应(Peltier Effect)而能够实现吸热和发热的元件。例如,热电元件可以利用珀尔帖效应,其中,当向元件的两端施加电压时,根据电流的方向而在一侧的面发生吸热现象、在相反侧的面引起发热现象的效果。热电元件可以代替冷冻循环装置而利用于冰箱。
冰箱可以包括在内部由隔热件填充的箱体和门来形成能够阻隔从外部渗透的热量的食品储存空间。在一些例子中,冰箱可以包括具备由用于吸收所述食品储存空间内部的热量的蒸发器和向所述食品储存空间外部排出所收集的热量的散热装置构成的冷冻装置,使得将所述食品储存空间保持为微生物不易生存及繁殖的低温的温度区域,从而能够将所储存的食品长时间以不发生的变质的方式保存的装置。
在一些例子中,冰箱可以被分离为以零摄氏度以上(above zero)的温度区域储存食品的冷藏室和以零摄氏度以下(below zero)的温度区域储存食品的冷冻室。在一些情况下,根据所述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布置,冰箱可以被分类为布置上部冷冻室和下部冷藏室的顶部冷冻室(Top Freezer)冰箱、布置下部冷冻室和上部冷藏室的底部冷冻室(BottomFreezer)冰箱,以及布置左侧冷冻室和右侧冷藏室的对开门(Side by side)冰箱等。
此外,为使用户方便地堆置或引出所述食品储存空间中储存的食品,冰箱在所述食品储存空间内部可以包括多个搁板和抽屉等。
在一些例子中,当冷却食品储存空间的冷冻装置实现为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等构成的冷冻循环装置时,压缩机中可能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在一些情况下,最近如化妆品冰箱等冰箱的安装场所并不局限于厨房,而可以扩展到居室或寝室等,如果无法从根源上杜绝或降低噪音和振动,用户可能会感觉到冰箱的不便。
在一些例子中,当将热电元件应用于冰箱时,无需冷冻循环装置也能够冷却食品储存空间。尤其是,热电元件不同于压缩机,可能不产生噪音和振动。因此,如果将热电元件应用于冰箱时,噪音和振动可能被消除或降低,使得即使在厨房以外的空间也能够安装冰箱。
在一些例子中,热电元件可用于冷却制冰室。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具备热电元件的冰箱的控制方法来操作冰箱。
在一些情况下,利用热电元件能够获取的冷力可能小于冷冻循环装置。并且,热电元件可具有与冷冻循环装置相区别的固有的特性。在一些情况下,具备热电元件的冰箱可采用与具备冷冻循环装置的冰箱不同的冷却操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描述一种考虑到根据电压的极性进行冷却或发热的热电元件的特性而适合于具备热电元件和风扇的冰箱的控制方法和利用该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的冰箱。
本发明还描述一种根据热电元件模块的驱动累算时间、冰箱的外部温度、热电元件模块的温度等来驱动除霜操作以确保除霜操作的可靠性的冰箱。
本发明还描述一种以复合方式启动用于自然地去除冰霜的自然除霜操作和利用热源的热源除霜操作,从而能够提高除霜效率的冰箱。
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一种根据温度条件来结束除霜操作以确保除霜操作的可靠性的冰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81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