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结构体及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7360.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2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寄崎理真;德野阳子;中具道;植松育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8;H01M50/40;H01M50/449;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结构 二次 电池 | ||
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结构体含有电极和包含有机纤维的层的隔膜。电极包含集电体和担载于集电体的至少一面的含活性物质层。有机纤维的层包含与有机纤维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的纵横比(V1/H1)为0.97以下的有机纤维。具有纵横比(V1/H1)的有机纤维在截面中与具有高于含活性物质层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的粗糙度的含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相接。V1为与含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长度。H1为与含活性物质层的面内方向水平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极结构体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中,为了避免正极与负极的接触而使用多孔质的隔膜。通常,隔膜作为与电极体(正极及负极)不同体的独立膜而准备。将隔膜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而制成电极组,将其卷绕或层叠而构成电池。
作为一般的隔膜,可列举出聚烯烃系树脂膜制多孔膜。这样的隔膜例如通过将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熔融物挤出成形为片材状,将除聚烯烃系树脂以外的物质抽出除去后,将该片材进行拉伸来制造。
树脂膜制的隔膜由于需要具有在电池的制作时不会断裂那样的机械强度,所以难以变薄一定程度以上。因此,特别是在许多正极及负极被层叠或卷绕而成的类型的电池中,根据隔膜的厚度,电池的每单位容积中能够收纳的单位电池层的量受到限制。这会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另外,根据隔膜的厚度或密度,电极间的锂离子的迅速移动受到阻碍,导致电池的输入输出性能的下降。
于是,提出了代替树脂膜制的隔膜而使用有机纤维的堆积物作为隔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79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抑制内部短路的发生的电极结构体及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结构体含有电极和包含有机纤维的层的隔膜。电极包含集电体和担载于集电体的至少一面上的含活性物质层。有机纤维的层包含与有机纤维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的纵横比(V1/H1)为0.97以下的有机纤维。具有纵横比(V1/H1)的有机纤维在截面中与具有高于含活性物质层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的粗糙度的含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相接。V1为与含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长度。H1为与含活性物质层的面内方向水平的长度。
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隔膜。正极及负极分别包含集电体和担载于集电体的至少一面上的含活性物质层。隔膜包含与正极及负极中的至少一者的含活性物质层相对的有机纤维的层。有机纤维的层包含与有机纤维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的纵横比(V1/H1)为0.97以下的有机纤维。具有纵横比(V1/H1)的有机纤维在截面中与具有高于含活性物质层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的粗糙度的含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相接。V1为与含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长度。H1为与含活性物质层的面内方向水平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2是将图1中所示的隔膜及负极放大而表示的截面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测定用试样的俯视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3中所示的测定用试样的截面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观察面制作后的测定用试样的截面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关于观察面的SIM图像摄影中的情况的截面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负极的截面所涉及的SIM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7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