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4096.6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6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梶山宪太;西村真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9F9/00;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邸万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绝缘片(134),其从显示区域(42)形成至驱动部形成区域(46),且在弯曲区域(120)中形成有具有比显示区域(42)的膜厚和驱动部形成区域(46)的膜厚薄的第一膜厚的第一膜厚区域(126),并且还具有配置在显示区域(42)与第一膜厚区域(126)之间的第一台阶部(170)和配置在驱动部形成区域(46)与第一膜厚区域(126)之间的第二台阶部(172);第一配线(116A)和第二配线(116B),其在绝缘片(134)的上方横穿第一台阶部(170)和第二台阶部(172),且将显示区域(42)与驱动部形成区域(46)电连接;和绝缘壁(200),其在第一配线(116A)与第二配线(116B)之间,从第一台阶部(170)延伸至第二台阶部(17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显示装置等平板显示器具有在基片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的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基材中历来使用玻璃基片,不过近年来正在进行在该基材中使用聚酰亚胺膜等的树脂膜等而使显示面板能够弯曲的柔性显示器的开发。
作为柔性显示器的用途,考虑将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比图像显示区域更靠外侧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或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的安装部向显示区域的背侧折弯而实现窄边框。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通过将安装部向显示区域的背面侧折弯而形成的弯曲区域,在绝缘片的上表面设置电位不同的多个配线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17242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电位不同的多个配线间的短路抑制不充分。即,在上述弯曲区域,由于需要降低绝缘片的刚性,因此优选将绝缘片的膜厚形成得薄。但是,如果使绝缘片的膜厚分阶段地变薄,则会产生连接多个配线间的台阶部。在绝缘片的上表面形成配线层之后通过干式蚀刻等将该配线层加工成配线形状时,在该台阶部,存在不需要配线层未被除去而残留的可能性。其结果,存在由于该配线层的残留部将电位不同的多个配线间电连接而发生短路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弯曲区域中的电位不同的多个配线间的短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上述显示面板包含:具有像素阵列部的显示区域;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的背面侧,具有驱动上述像素阵列部的驱动部的驱动部形成区域;和连结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驱动部形成区域的弯曲区域,上述显示面板包括:绝缘片,其从上述显示区域形成至上述驱动部形成区域,且在上述弯曲区域中具有第一膜厚区域,上述第一膜厚区域具有比上述显示区域的膜厚和上述驱动部形成区域的膜厚薄的第一膜厚,上述绝缘片具有配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第一膜厚区域之间的第一台阶部和配置在上述驱动部形成区域与上述第一膜厚区域之间的第二台阶部;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其在上述绝缘片的上方横穿上述第一台阶部和上述第二台阶部,且将上述像素阵列部与上述驱动部电连接;和绝缘壁,其在上述第一配线与上述第二配线之间,从上述第一台阶部延伸至上述第二台阶部。
(2)在上述(1)的显示装置中,上述绝缘壁的上表面也可以与上述显示区域和上述驱动部形成区域中的上述绝缘片的上表面连续地形成。
(3)上述(1)~(2)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包括配置在上述第一台阶部和上述第二台阶部的第一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4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