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82820.1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崇宽;盐崎朝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2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集电体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正极活性物质层 保护层 正极片 正极 固化性树脂 接合 基材 覆盖 | ||
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其形成在正极集电体上;正极片,其接合在未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且正极集电体露出的露出部;和,保护层,其覆盖露出部上的正极片和露出部。保护层由包含固化性树脂的基材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使用保护带来提高正极或负极的绝缘性的锂二次电池。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其抑制集电体与引线相接触的部分处的集电体的破裂。
图8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结构图,图8的(A)是从集电体的一个主面侧观察的部分顶视图,图8的(B)是沿着图8的(A)的线L1-L1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保护带27覆盖正极集电体21A的一个主面侧的正极集电体露出面21a和引线25。该保护带27例如用于防止在电池异常时分隔件等开裂、正极与负极接触时的电池放热。另外,保护层28被配置在引线25的一端与正极集电体21A之间,在正极集电体21A的两面形成了正极合剂层21B。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绝缘性构件被配置在未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露出部或未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露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9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523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的保护带为树脂带。树脂带通常由聚酰亚胺、聚丙烯等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上的粘合层构成。
例如,当这样的树脂带上附着有异物(具有导电性)、异物的一端贯穿了树脂带而与引线25(正极片)或正极集电体露出面21a接触且异物的另一端与负极接触时,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会借由异物产生内部短路并放热。由于该放热,有时基材或粘合层的绝缘性会受损而持续放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异物混入导致的内部短路后的电池温度上升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上述正极和上述负极中的至少任一电极具备:集电体;活性物质层,其形成在上述集电体上;电极片,其接合在未形成上述活性物质层且上述集电体露出的露出部;和,保护层,其覆盖上述露出部上的上述电极片和上述露出部。上述保护层由包含固化性树脂的基材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上述正极和上述负极中的至少任一电极具备:集电体;活性物质层,其形成在上述集电体上;保护层,其覆盖如下的边界部,所述边界部为未形成上述活性物质层且上述集电体露出的露出部与上述活性物质层的边界部。上述保护层由包含固化性树脂的基材构成。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由异物混入导致的内部短路后的电池温度上升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7的A区域的正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7的A区域的正极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7的C区域的正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图7的B区域和D区域的负极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5是包含无机材料的保护层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的横向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2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模块
- 下一篇:包括电极接片切断装置的袋形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