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负极用引线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80664.5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0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织田喜光;渡边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543 | 分类号: | H01M50/543;B23K20/00;H01G11/74;H01G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引线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包层材料(50)构成的负极用引线材料(5),该包层材料(50)包括由Cu或Cu合金构成的Cu层(51)和由Ni或Ni合金构成的Ni层(52、53)。Ni层分别与Cu层的两面接合。Ni层的没有与Cu层接合的面(52b、53b)具有30nm以下的氧化覆膜(52c、53c)。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该负极用引线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将负极和负极端子连接的负极用引线材料。那种负极用引线材料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203622号公报中被公开。
日本特开2003-203622号公报公开有一种由包层材料构成的负极用引线材料,该包层材料包括:以纯Cu或以Cu为主成分的芯材(Cu层)和与芯材料的两面接合且纯Ni或以Ni为主成分的覆材(Ni层)。此外在制作日本特开2003-203622号公报公开的负极用引线材料时,认为与通常的负极用引线材料同样,通过对负极用引线材料重复进行轧制工序和退火工序,负极用引线材料被减薄至规定的厚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36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日本特开2003-203622号公报记载的负极用引线材料中,在将负极用引线材料与负极或负极端子焊接时,存在容易产生接合强度降低之类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将负极用引线材料与负极或负极端子焊接时,能够抑制接合强度降低的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该负极用引线材料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日本特开2003-203622号公报记载的负极用引线材料中,在大气下通过加热对包层材料进行退火的情况下,会在覆材(Ni层)的露出的表面上形成较大厚度的氧化覆膜。而且,得到了与负极或负极端子的接合强度会因厚度较大的氧化覆膜而降低的见解,以至于想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第1方面的负极用引线材料由包层材料构成,该包层材料包括由Cu或Cu合金构成的Cu层和由Ni或Ni合金构成的Ni层,其中,Ni层分别与Cu层的两面接合,Ni层的没有与Cu层接合的面具有30nm以下的厚度的氧化覆膜。
在本发明第1方面的负极用引线材料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包层材料的Ni层的露出的表面具有30nm以下(优选为10nm以下)的厚度的氧化覆膜,能够充分减小氧化覆膜的厚度,所以在利用使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负极或负极端子熔融而相互接合(液相接合)的电阻焊接和激光焊接、或使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负极或负极端子不熔融就接合(固相接合)的超声波焊接等,将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负极或负极端子焊接时,能够抑制比负极用引线材料的氧化覆膜靠内侧的Ni层和负极或负极端子难以直接接触的情况。由此,在将负极用引线材料与负极或负极端子焊接时,能够抑制接合强度降低。例如,由于在利用超声波焊接将负极用引线材料与负极焊接的情况下,氧化覆膜会因由超声波的振动引起的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负极的摩擦而磨损,能够将残留于表面的氧化覆膜的厚度制成不影响焊接的程度的适当厚度(例如10nm以下),所以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负极被更好地接合,容易得到必要的接合强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负极用引线材料和负极的焊接不充分,所以能够抑制负极用引线材料与负极之间的接合强度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806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