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轴节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9698.2 | 申请日: | 2017-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2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礒部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锅屋百泰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D3/79 | 分类号: | F16D3/79;F16F1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 地址: | 日本国岐***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轴节 | ||
联轴节具备:驱动毂件,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从动毂件,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从动轴;以及旋转传动部,在驱动毂件与从动毂件之间对旋转进行传动。联轴节还具备动力吸振器,一体地连结于驱动毂件和从动毂件的至少任意一个毂件的部位、且为不干预该联轴节整体的扭转刚性的非干预部位。通过对不干预联轴节整体的扭转刚性的非干预部位装配动力吸振器,从而能够在维持扭转刚性的同时保持振动吸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轴节。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配置在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联轴节具有:驱动毂件,与所述驱动轴连结;从动毂件,与所述从动轴连结;以及旋转传动部,在两毂件之间对旋转进行传动。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高振动吸收性,使板簧和弹性体介于驱动毂件与从动毂件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89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34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如上所述在驱动毂件与从动毂件之间新设置用于提高振动吸收的单元时,联轴节的扭转刚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维持扭转刚性的同时保持振动吸收性的联轴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联轴节,具备:驱动毂件,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从动毂件,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从动轴;以及旋转传动部,在所述驱动毂件与所述从动毂件之间对旋转进行传动,其中,该联轴节具备动力吸振器,该动力吸振器一体地连结于所述驱动毂件和所述从动毂件的至少任意一个毂件的部位、且为不干预该联轴节整体的扭转刚性的非干预部位。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不干预联轴节整体的扭转刚性的非干预部位装配动力吸振器,从而能够在维持扭转刚性的同时保持振动吸收性。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动力吸振器包含:惯性体;装配构件,将所述惯性体装配于所述非干预部位;以及单个或多个弹性构件,介于所述惯性体与所述装配构件之间并支承所述惯性体,所述惯性体、所述装配构件以及所述弹性构件以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不接触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发挥动力吸振器自身的衰减性和振动吸收性。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毂件具有形成为圆柱状且供所述驱动轴或所述从动轴嵌合的轴孔,且在轴方向上具有一对端面,所述非干预部位为所述毂件的任意一个端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圆柱状的毂件的端面装配动力吸振器,从而能够在维持扭转刚性的同时保持振动吸收性。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惯性体具有:覆盖部,覆盖装配有所述装配构件的所述毂件的外周面;以及被支承部,是被所述弹性构件支承的部位,与所述覆盖部连结为一体。
根据该结构,在使以覆盖毂件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的惯性体的振动吸收性,与例如形成为圆板状的惯性体的振动吸收性相同时,与该圆板状的惯性体相比能够缩短到该旋转轴心的外径,能够使其外形的大小变得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惯性体相比所述毂件的外形在径向上伸出而形成为圆板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维持扭转刚性的同时保持振动吸收性。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构件为单个,该弹性构件和所述装配构件分别具有形成为圆形环状且所述驱动轴或所述从动轴以非接触插入的插入孔,所述弹性构件重叠于所述惯性体的被该弹性构件支承的部位和所述装配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锅屋百泰株式会社,未经锅屋百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96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隔构件及具备该间隔构件的车轴用轴承装置
- 下一篇:紧凑的空间的椭圆体质量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