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8690.4 | 申请日: | 2017-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4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塚原克智;福泽祐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41J2/14 | 分类号: | B41J2/14;B41J2/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射 装置 | ||
本发明使喷嘴附近的液体有效地循环。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流道形成部,其上设置有被供给液体的第一压力室及第二压力室、使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一压力室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使所述第二喷嘴与所述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之间的循环液室;压力产生部,其使所述第一压力室及所述第二压力室分别产生压力变化,在所述喷嘴板上,设置有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循环液室连通的第一循环通道、以及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循环液室连通的第二循环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油墨等液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了一种从多个喷嘴喷射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连通板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流道形成基板、且在另一侧的表面上设置了喷嘴板的层压结构的液体喷射头。在流道形成基板上,形成了填充有从共通液体室(贮液器)所供给的液体的压力产生室,且在喷嘴板上形成有喷嘴。经由被形成于连通板上的连通通道,从而使压力产生室与喷嘴相互连通。在连通板中的设置有喷嘴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与共通液体室连通的循环通道、和使连通通道与循环通道相互连通的槽状的循环连通通道。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经由循环连通通道和循环通道而使连通通道的内部的液体循环至共通液体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39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连通板中的接合有喷嘴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循环连通通道。在以上的结构中,使位于喷嘴附近的液体相对于循环通道而有效地循环实际上较为困难。考虑到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使喷嘴附近的液体有效地循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方式1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流道形成部,其中设置有被供给液体的第一压力室及第二压力室、使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一压力室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使所述第二喷嘴与所述第二压力室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之间的循环液室;压力产生部,其使所述第一压力室及所述第二压力室分别产生压力变化,在所述喷嘴板上,设置有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循环液室连通的第一循环通道、以及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循环液室连通的第二循环通道。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喷嘴板上形成有使第一连通通道与循环液室连通的第一循环通道,因此与在连通板上形成有循环连通通道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地向循环液室供给喷嘴附近的液体。此外,由于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循环通道与位于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之间的循环液室共通地连通,因此与分别设置第一循环通道所连通的循环液室和第二循环通道所连通的循环液室的结构相比,还存在使液体喷射头的结构简化这样的优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流通于第一连通通道内的液体中的、经由第一循环通道而流入循环液室中的液体的量标记为“循环量”,并将流通于第一连通通道内的液体中的、经由第一喷嘴而被喷射出的液体的量标记为“喷射量”。
方式2
在方式1的优选例(方式2)中,所述第一喷嘴包括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所述第二区间与所述第一区间相比直径较大,且在从该第一区间进行观察时位于所述流道形成部侧。在以上的方式中,由于第一喷嘴包括内径不同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因此具有易于将第一喷嘴的流道阻力设定为所需的特性这样的优点。
方式3
在方式2的优选例(方式3)中,所述第一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二区间为相同的深度。在以上的方式中,由于第一循环通道与第一喷嘴的第二区间为相同的深度,因此与在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区间中深度不同的结构相比,存在容易形成第一循环通道及第二区间这样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8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