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湿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8514.0 | 申请日: | 2017-10-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7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露木元;柴田英雄;中村博史;明里好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F25B1/00;F25B6/04;F25B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宝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机 | ||
除湿机(1)具备蒸发器(31)、第一冷凝器(33a)、第二冷凝器(33b)、框体(10)及送风风扇(21)。在框体(10)的内部,在第一冷凝器(33a)与第二冷凝器(33b)之间形成有混合空间(41)。利用送风风扇(21)取入到框体(10)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依次通过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并向混合空间(41)输送。利用送风风扇(21)取入到框体(10)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蒸发器(31)及第一冷凝器(33a)并向混合空间(41)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具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专利文献1记载的除湿装置利用由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构成的制冷循环,对空气进行除湿。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独立地形成有除湿风路和散热风路。在该除湿风路中配置有冷凝器的一部分和蒸发器。另外,在散热风路中配置有冷凝器的一部分。散热风路是不通过蒸发器的风路。由此,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除湿装置,能够将通过蒸发器的空气的风量和通过冷凝器的空气的风量分别设为不同的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874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蒸发器并热交换后的空气和没有利用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分别通过冷凝器。即,温度分布的偏差较大的空气通过冷凝器。因此,在该冷凝器中,没有高效地进行空气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将通过蒸发器的空气的风量和通过冷凝器的空气的风量设为适当的量,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该冷凝器中的热交换的除湿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除湿机具备供热介质通过的蒸发器、压缩通过了蒸发器的热介质的压缩机、供利用压缩机压缩后的热介质通过的第一冷凝器、供利用压缩机压缩后的热介质通过的第二冷凝器、框体及送风部件。框体在内部收容蒸发器、压缩机、第一冷凝器及第二冷凝器。送风部件将空气取入到框体的内部,并向框体的外部输送取入的空气。在框体的内部,在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之间形成有混合空间。利用送风部件取入到框体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依次通过蒸发器及第一冷凝器并向混合空间输送。利用送风部件取入到框体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蒸发器及第一冷凝器并向混合空间输送。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除湿机具备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框体及送风部件。在框体的内部,在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之间形成有混合空间。利用送风部件取入到框体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依次通过蒸发器及第一冷凝器并向混合空间输送。利用送风部件取入到框体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蒸发器及第一冷凝器并向混合空间输送。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得到能够将通过蒸发器的空气的风量和通过冷凝器的空气的风量设为适当的量,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该冷凝器中的热交换的除湿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机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机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热介质回路的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框体的内部的风路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除湿机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除湿机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除湿机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85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