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卷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8440.0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4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梁川弥;大久保真一;桥本茂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0R22/36 | 分类号: | B60R22/36;B60R2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卷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卷取装置。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将安全带卷取的带轴;在外周形成有齿部并通过齿条与齿部接触而使带轴旋转的锁定基座;以及将锁定基座的外周覆盖的盖板。而且,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引导件,该引导件设置于盖板,通过将锁定基座支承为能够旋转,来限制棘齿与锁定基座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7-69686号公报所记载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具备:与安全带一起旋转的旋转部件;设置于旋转部件的锁定爪;以及设置于旋转部件的外周的内齿。在车辆急减速时,通过锁定爪与内齿卡合,来控制安全带的拉出。另外,该卷收器具备:具有外齿的齿圈;按压外齿使齿圈旋转的活塞球(移动体);收纳活塞球的导管;以及对活塞球施加动力的气体发生器。此处,在车辆急减速时,通过受到气压的活塞球按压外齿而齿圈进行旋转,通过卡合于该齿圈的带轴进行旋转而将安全带卷取。
有时具有这样的构造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在受到气压的移动体使旋转部件驱动之际,若使旋转部件偏心,则该旋转部件的外周面与内齿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能够限制设置于旋转部件以及外周体中的一方的棘齿、与旋转部件以及外周体中的另一方接触。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其沿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安全带;旋转部件,其在外周形成有齿部,通过移动部件与该齿部接触而使上述带轴旋转;外周体,其覆盖上述旋转部件的外周;棘齿,其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以及上述外周体中的一方;锁定爪,其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件以及上述外周体中的另一方,并且通过与上述棘齿卡合,来限制上述旋转部件向与上述卷取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旋转;以及支承部,其设置于上述外周体,通过将上述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来限制上述棘齿与上述旋转部件以及上述外周体中的另一方接触。
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在外周形成有齿部的旋转部件,通过移动部件与该齿部接触而使带轴能够旋转。而且,在外周体设置有能够将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部。该支承部限制设置于旋转部件以及外周体中的一方的棘齿与旋转部件以及外周体中的另一方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上述旋转部件具有凸缘,该凸缘限制该旋转部件相对于上述外周体沿轴向移动,上述凸缘的外周支承于上述支承部。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凸缘具有将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功能,并且具有限制旋转部件向推力方向(轴向)移动的功能。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上述支承部设置于通过上述齿部与上述移动部件的接触而上述旋转部件偏心的一侧。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因旋转部件的齿部与移动部件接触而旋转部件偏心的情况下,仅在该偏心的一侧设置支承部就足以。即,由于不需要在旋转部件的外周部整体设置支承部,所以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上述外周体具备与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径向交叉的内壁面,上述支承部在与上述内壁面抵接的状态下相对于该外周体固定。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通过使支承部抵接于外周体的内壁面,而在支承部的接触面处受到的旋转部件的按压力被直接传递到外周体的内壁面。因此,能够降低支承部的固定力。
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而言,上述移动部件是树脂制的棒状部件,通过上述齿部咬入上述移动部件,而将上述旋转部件朝向上述支承部推压。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通过驱动带轴旋转的齿部咬入树脂制的棒状部件,从而在将旋转部件朝向支承部按压的情况下,旋转部件也能够被支承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有限制设置于旋转部件以及外周体中的一方的棘齿、与旋转部件以及外周体中的另一方接触这样的优异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8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