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量神经肌肉阻滞感测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7122.2 | 申请日: | 2017-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2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J·赫尔弗肖恩;K·施米特;T·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林克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389 | 分类号: | A61B5/389;A61B5/395;A61N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川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5 | 代理人: | 龙亮华 |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定量 神经 肌肉 阻滞 系统 方法 | ||
描述了神经肌肉监测,其使用新颖的导联组件和监测器,该监测器可以选择导联组件上的适当电极并校准通过导联组件施加于患者的刺激信号。监测还可以设置噪声基底值,以减少错误的四连计算的可能性。本系统可以自动感测患者的四连响应,并并且减少错误的四连指示的可能性。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0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408,327和于2017年3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469,310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描述了用于神经肌肉阻滞感测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全身麻醉的两个关键药物组分包括(1)导致失去意识的麻醉药物,和(2)引起肌肉麻痹的神经肌肉阻滞药物。患者醒来部分麻痹(残留的神经肌肉阻滞)并不罕见,这可能导致严重的患者伤害(例如呼吸能力受损)。
至少有三种方法来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的程度。最简单和最不精确的方法是要求患者移动,例如将头抬离床一段给定的秒数。这个测试变化很大,更重要的是,需要患者清醒和具有应答。更希望在患者仍然无意识时可以进行测试,使得当患者醒来时,麻醉师可以确保他们将具有足够的运动功能。在麻醉(无意识)的患者中,可以电刺激神经,使得受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例如刺激腕部附近的尺神经使得拇指和食指收缩。麻醉师可以观察或感受处于这种电刺激过程中的拇指,以观察拇指是否响应电刺激而移动。这种类型的监测通常称为外周神经刺激,或定性(或非定量)神经肌肉监测。第三种更复杂的方法涉及如上所述向周围神经刺激器添加运动感测元件。这些装置称为定量神经肌肉监测或定量抽动监测,因为运动不是由医生的拇指感测,而是由某种感测装置感测,例如基于加速度计或肌电图感测的装置。这些类型的装置的优点是更精确地量化运动程度,这可以使麻醉师更好地了解麻痹程度。
发明内容
描述了一种用于神经肌肉阻滞监测的神经肌肉导联组件,其可以包括支撑多个电极的基部。第一多个电极由基部机械地支撑并且配置成连接到患者以进行刺激。第二多个电极由基部支撑并与患者电连通,用于感测对刺激信号的响应。第二多个电极配置成与处理器电连通,以感测响应于来自第一多个刺激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刺激电极的刺激信号的肌肉活动。第二多个感测电极配置成可选择地使得多个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感测电极不感测患者移动。
导联组件的基部可以是非线性的,以便将第二多个感测电极定位在患者的手上的解剖学上期望的位置处,并且将第一多个刺激电极定位在患者的前臂上的解剖学上期望的位置处。
在示例实施例中,基于对感测到的信号的分析,选择第二多个感测电极中的一种电极作为最佳感测电极,其中非最佳感测电极用作从动电极。从动电极可以操作以去除共模信号,该共模信号对于连接到患者的其他电极是共有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基部、刺激电极和感测电极是一次性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基部包括用于将感测电极固定到患者以感测电活动的医疗级粘合剂。
在示例实施例中,基部包括支撑第一多个刺激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支撑第二多个感测电极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可以与第二部分分开。第一多个电导体与多个刺激电极电连通并且从第一部分延伸。第二多个电导体与多个感测电极电连通并且从第二部分延伸。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多个电导体和第二多个电导体远离第二部分机械地连接。
在示例实施例中,基部包围第一和第二多个导体。
在示例实施例中,基部包括拇指开孔,用于将基部固定在患者的拇指周围,以将第一感测电极定位在患者的手掌上并且将第二感测电极定位在患者的手背上。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二多个感测电极还包括从动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中的一种选择为感测患者响应于刺激信号的肌肉活动,并且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中的另一种选择为从动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林克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布林克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7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