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6002.0 | 申请日: | 201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2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英晃;高桥侑记;盐崎佳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C65/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成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体化成型体,其是注射成型的接合树脂(C)介于一侧表面为外观设计面的板材(A)与构件(B)之间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板材(A)以与所述构件(B)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构件(B)的内侧,所述板材(A)的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接合树脂(C)接合的第1接合部,并且,在所述一体化成型体的外观设计面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板材(A)、所述构件(B)、及所述接合树脂(C)露出的区域,
其中,包含所述板材(A)与所述构件(B)介由所述接合树脂(C)而重叠的区域,
所述重叠的区域是构件(B)介由所述接合树脂(C)以平行地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板材(A)的下方而形成的,
所述构件(B)为包含增强纤维及树脂的纤维增强树脂,
在所述板材(A)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热塑性树脂层(D),并且所述板材(A)与所述接合树脂(C)介由所述热塑性树脂层(D)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第1接合部形成于所述板材(A)的外周缘部整周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接合树脂(C)为热塑性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构件(B)是在所述构件(B)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立壁形状部的框架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板材(A)具有由包含增强纤维和热固性树脂的纤维增强树脂构件及金属制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构成的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板材(A)具有利用皮层夹持芯层的两表面而成的夹层结构,所述皮层包含由包含增强纤维和热固性树脂的纤维增强树脂构件及金属制构件中的至少任一者构成的构件,所述芯层选自热塑性树脂、发泡体、及由不连续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基材中的任一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在所述芯层的一部分中具有供所述接合树脂(C)进入的嵌入部,所述芯层包含所述发泡体、及由不连续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基材中的任一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在所述芯层为所述多孔质基材的所述板材(A)的所述第1接合部、与所述第1接合部以外的区域之间具有阶差部,所述阶差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板材(A)的面内方向为10°~90°的倾斜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第1接合部中的所述多孔质基材的空隙率低于所述第1接合部以外的区域中的所述多孔质基材的空隙率。
10.如权利要求1、2、6~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层(D)为热塑性树脂膜或热塑性树脂的无纺布。
11.如权利要求1、2、6~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其中,所述接合树脂(C)包含强化纤维。
12.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至少具有以下的工序[1]及工序[2]:
工序[1],以使板材(A)的至少一部分与具有框架形状的构件(B)隔开间隔地位于所述构件(B)的内侧的方式,将一侧表面为外观设计面的板材(A)配置在模具内;
工序[2],通过将接合树脂(C)注射成型于所述板材(A)与所述构件(B)的空隙,从而至少在所述板材(A)的外周缘部使所述板材(A)与所述构件(B)接合一体化,
所述成型体包含所述板材(A)与所述构件(B)介由所述接合树脂(C)而重叠的区域,
所述重叠的区域是构件(B)介由所述接合树脂(C)以平行地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板材(A)的下方而形成的,
所述构件(B)为包含增强纤维及树脂的纤维增强树脂,
在所述板材(A)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热塑性树脂层(D),并且所述板材(A)与所述接合树脂(C)介由所述热塑性树脂层(D)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体化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将接合树脂(C)从与所述外观设计面相反的一侧注射成型至所述空隙,从而将所述外观设计面侧的一体化成型体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制成所述板材(A)、所述构件(B)及所述接合树脂(C)露出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60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