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系统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5953.6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0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拉贾塞卡·约恩纳拉加达巴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主分类号: | F01P11/04 | 分类号: | F01P11/04;F16K15/03;F16K15/18;F16K5/06;F01P7/14;F01P1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伟;王伟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12)的冷却系统阀(24),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12)包括散热器(14)和冷却剂通道(16),冷却剂通道(16)适于冷却内燃发动机(18)的至少一部分,如在从散热器(14)到冷却剂通道(16)的预期流动方向上所见,冷却系统阀(24)适于位于散热器(14)和冷却剂通道(16)之间。冷却系统阀(24)适于自动呈现至少以下状态中的每一种:‑打开状态,该打开状态允许冷却剂经由冷却系统阀(24)从散热器(14)朝向冷却剂通道(16)输送,以及‑关闭状态,该关闭状态防止冷却剂经由冷却系统阀(24)在从冷却剂通道(16)朝向散热器(14)的方向上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阀。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剂导管。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发动机组件。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散热器从冷却剂通道流体断开的方法,并且还涉及一种用于在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上执行维修的方法。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重型交通工具,例如卡车、公共汽车和施工设备。尽管本发明将关于卡车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特定交通工具,而是也可以用于其它交通工具,例如公共汽车、施工设备或诸如船只的海船。此外,本发明可以用在不一定位于交通工具中或交通工具上的内燃发动机组件中。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可以适于通过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该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该散热器与适于冷却内燃发动机的至少一部分的冷却剂通道流体连通。在内燃发动机操作期间,冷却剂可以从散热器流到冷却剂通道,在冷却剂通道中冷却剂冷却内燃发动机的一部分,结果冷却剂被加热,并且冷却剂此后返回到散热器以冷却冷却剂。冷却剂可以是液体。
在各种类型的内燃发动机维修操作中,冷却剂需要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移除。当需要这种维修操作时,维修人员,例如机械师,通常在执行所需的维修任务之前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排出冷却剂。然而,排出冷却剂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这会增加总的维修操作时间。总维修时间通常与内燃发动机所有者的维修成本相关联。
因此,期望缩短内燃发动机的至少一次维修操作的总维修操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意味着内燃发动机的至少一次维修操作具有适当低的维修操作时间。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阀来实现。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系统阀。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和冷却剂通道,该冷却剂通道适于冷却内燃发动机的至少一部分。如在从散热器到冷却剂通道的预期流动方向上所见,冷却系统阀适于位于散热器和冷却剂通道之间。
根据本发明,冷却系统阀适于自动呈现至少以下状态中的每一种:
-打开状态,该打开状态允许冷却剂经由冷却系统阀从散热器朝向冷却剂通道输送,以及
-关闭状态,该关闭状态防止冷却剂经由冷却系统阀在从冷却剂通道朝向散热器的方向上输送。
上述冷却系统阀适于自动呈现至少上述两种状态中的每一种,这意味着当冷却剂通道从散热器流体断开时,将获得降低冷却剂从冷却剂通道泄漏到周围环境的风险的可能性。因此,上述冷却系统阀意味着散热器可以从冷却剂通道流体断开,而不必需从冷却剂通道获得冷却剂流。
因此,在内燃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或与这种系统相关联的内燃发动机的维修操作中,不需要在维修操作可以开始之前基本上排空冷却系统,上述冷却系统阀意味着在维修操作期间冷却剂通道中的至少一部分冷却剂可以被保留。此后,当维修操作完成时,因为在维修操作期间冷却剂已经被保留在冷却系统中,特别是在冷却系统的冷却剂通道中,所以用于向冷却系统补充冷却剂的时间消耗也可以保持适当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尔沃卡车集团,未经沃尔沃卡车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59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