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5331.3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M·特米尔;M·舒斯勒;M·巴尔;S·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6556;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型材件 蓄电系统 蓄电装置 存储电能 形成装置 组合结构 杆状 壳体 容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系统,包括多个单独的、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装置,其中每个蓄电装置都被容纳在形成装置壳体的、杆状的空心型材件中,其中这些空心型材件为了形成牢固的组合结构而相互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系统/蓄能组件,该蓄电系统包括多个单独的、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装置/蓄能器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装置构成了具有电驱动装置的机动车的重要部件,这些部件不仅影响机动车的使用价值而且构成了制造成本的很大部分。例如,机动车的续航里程还由蓄电装置的容量以及机动车的重量决定,在当今车辆中,蓄电系统的单个蓄电装置通常被安装在大的壳体中。该壳体在此例如承担了保护蓄电装置免受环境影响的功能且确保了其机械稳定性。壳体在此需被这样实施,使其即使在出现高的机械负荷的情况下(例如事故时)也保持足够的机械稳定性。但同时上面所述的续航里程也受到大的壳体重量的负面影响。壳体的大小也不能够灵活地根据蓄电系统大小来调整,所以对于不同大小的每个蓄电系统而言都必须使用相应的壳体,这导致蓄电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由单独的蓄电装置构成的蓄电系统,使得该蓄电系统能够取消外部的壳体构件。
为了解决该任务,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蓄电系统中根据本发明提出,每个蓄电装置都被接纳在构成装置壳体的、杆状的空心型材件中,其中该空心型材件为了形成固定/牢固的组合结构而相互连接。
这些例如能够被实施为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合结构的各单独的蓄电装置进而每个都具有各自的、本身稳定的装置壳体。为了满足总系统所需的机械稳定性,各单独的装置壳体相互连接以形成牢固的组合结构。根据所使用的装置壳体的数量,可以由此制造任意大小的组合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提供的优点是,可以省去包含整个蓄电系统的另外的壳体,而不必损失机械稳定性。该壳体的省略还导致减小了蓄电装置的重量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成本。
杆状的空心型材件可以被制造为优选由铝或塑料制成的挤压型材件。挤压型材件的使用能够实现成本有利的制造,而使用轻质构造材料、例如铝或塑料能够导致总重量的降低。为了确保所需的机械稳定性,空心型材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壁厚,例如2mm至5mm。
在所使用的空心型材件可以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C形或U形的横截面。根据所选择的横截面形状或所选择的不同横截面形状的组合,可以实现蓄电装置的以不同方式布置的组合结构。各单个的空心型材件在此不仅可以沿水平方向并排地布置,而且可以重叠地堆放。这能够实现在几何形状方面与机动车中可供使用的空间相适配的组合结构的设计。组合结构的各单个的空心型材件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或倾斜的端部,以便实现蓄电系统与相应的装入情况以及与其中可供使用的构造空间的最佳适配。
此外组合结构的空心型材件可以材料锁合地和/或通过侧向的连接件形状配合地相互连接。例如空心型材件可以与其各自的相邻的空心型材件焊接和/或通过侧向的连接件、例如燕尾式接合件或通过榫槽接合件形状配合地与相邻的空心型材件连接。在此一方面能够实现,空心型材件本身具有槽和榫头,或者另一方面空心型材件仅具有槽并且通过额外的榫头实现空心型材的连接。这能够将该组合结构沿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固定地保持在一起且确保了机械稳定性。
空心型材件还可以在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该冷却剂通道可以例如连接在冷却水回路上,由此在蓄电系统运行中产生的热量能够被排出。冷却剂通过的在壁侧的布置结构相比于外部的冷却剂通道提供了导热热阻小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冷却各单个蓄电装置。冷却剂通道在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在空心型材件被制造为挤压型材件时被直接一同制造。替代于此,整个蓄电系统都可以被安装在在外部延伸的冷却系统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5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