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4184.8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3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伦纳特·安德森;马库斯·莱德费尔特;英厄马尔·芒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主分类号: | F17C7/04 | 分类号: | F17C7/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伟;安翔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箱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机(2)的燃料箱装置(100),燃料箱装置(100)包括用于容纳可燃气体的燃料箱(101);其中,燃料箱装置还包括用于可燃气体的燃烧的可燃气体燃烧装置(106),所述可燃气体燃烧装置(106)被定位成经由第一导管与燃料箱(101)下游流体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箱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燃料箱装置的车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车辆,特别是被通常称为卡车的轻型、中型和重型车辆。尽管将主要关于卡车描述本发明,但是它也能够应用于其它类型的交通工具,诸如例如作业机器、公共汽车、船只等。
背景技术
关于用于重型车辆的推进系统,经常使用内燃机。这些内燃机最经常由可燃流体诸如,例如柴油或汽油推进。然而,为了进一步减少车辆的发动机排放,正在使用替代的推进方法和/或燃料,这些替代的推进方法和/或燃料单独地或与众所周知的可燃流体组合地使用。这些可以包括例如乙醇或来自电机的电推进等。
作为另一种替代方案,可燃气体,诸如例如已经发现的压缩天然气、DME、沼气等是用于卡车形式的车辆的合适推进燃料。可燃流体能够与可燃气体组合使用以推进内燃机,在下文中也称为双燃料内燃机。由于与例如柴油燃料相比,来自可燃气体的残余物对环境相对友好,因此对于这些类型的发动机,减少了来自可燃气体的排放的污染。
被上述可燃气体推进的发动机的问题在于,如果从例如燃料箱或系统的其它位置发生气体的泄漏,则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风险。这种不希望的泄漏也具有经济方面的问题,因为燃料消耗将增加。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减少这种气体向大气的排放的燃料箱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箱装置,其至少部分地克服了上述缺陷。这通过一种燃料箱装置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机的燃料箱装置,该燃料箱装置包括被布置成容纳可燃气体的燃料箱,其中,燃料箱装置还包括用于可燃气体的燃烧的可燃气体燃烧装置,可燃气体燃烧装置经由第一导管被定位成与燃料箱下游流体连通。
在下文和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可燃气体”应被解释为能够被点燃的气体,或者通过压缩自燃或者由例如火花塞点燃。因此,本发明不应限于任何特定的可燃气体。然而,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可燃气体可以优选地是天然气,诸如液化天然气(LNG)。能够在燃料箱中提供的可燃气体能够处于液相中和处于气相中。因此,措辞“可燃气体”应被解释为包括液化气体以及气相气体。因此,燃料箱的下部能够设置有液化的可燃气体,而燃料箱的上部能够设置有气相的可燃气体。因此,可燃气体燃烧装置是燃烧可燃气体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是例如催化氧化燃烧器或燃料电池燃烧器等。
此外,术语“流体连通”应被理解为对液体以及气体有效。因此,流体连通应被理解为意指液体或气体能够被输送到特定部件。根据以上描述,气相中的可燃气体因此可以具有从燃料箱到可燃气体燃烧装置的通道。
一个优点是减少了可能对环境有害的气体的泄漏。这是由于可燃气体燃烧装置被定位成在受控和/或不受控制的泄漏的情况下在燃料箱下游燃烧对环境相对有害的可燃气体。在可燃气体燃烧之后来自可燃气体的产物对环境的危害较小,因此在可燃气体燃烧装置的下游排放是优选的。而且,并且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可燃气体燃烧装置是有利的,因为由可燃气体燃烧装置产生的热量可以用于车辆的其它部件/装置,这有利于可燃气体燃烧装置的进一步的益处。
此外,可燃气体燃烧装置可以通过向其供给可燃气体来操作。可燃气体燃烧装置可以在相对低的气体压力水平下操作和起动,诸如,例如低于0.5巴表压。因此,当在如此低的气体压力水平下向可燃气体燃烧装置供给可燃气体时,可燃气体燃烧装置起动并且能够引发气体的燃烧。因此,可燃气体燃烧装置是低气体压力控制的气体燃烧装置。一个优点在于,即使车辆静止不动并且内燃机关闭,可燃气体燃烧装置也能够被操作。因此,即使当内燃机已经关闭了相对长的时间段时,车辆的发动机系统和其它辅助系统也能够保持温暖或被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尔沃卡车集团,未经沃尔沃卡车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4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