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顶杆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73302.3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6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尹一植;尹准攒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一植;尹准攒 |
主分类号: | B60R9/058 | 分类号: | B60R9/058;F16F1/18;F16B35/06;F16B3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顶杆固定装置,包括:长的顶杆(10),隔着间隔横向配置于车顶,在两端部形成有螺纹;2个缓冲材料(20),分别紧贴于汽车的两侧窗框,剖面呈L形,由弹性材料形成;2个钩(30),隔着上述缓冲材料(20)分别固定于汽车的两侧窗框,剖面呈L形,由金属或坚固的塑料形成;2个托架(40),上述顶杆(10)的两端部贯通突出,外侧面分别被上述2个钩(30)支撑,在车顶隔着间隔直立固定,剖面呈“匚”字形;2个支架(50),被车顶支撑,在上端部形成有剖面呈半月形的半月槽(52),位于上述托架(40)的正下方,在下端形成有多个突出部(54),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及2个半月头螺栓(60),具有剖面呈半月形的半月头(62),上述半月头(62)向上述支架(50)的槽(52)插入,在本体形成有螺纹,在组装状态下,贯通上述托架(40)并与托架螺纹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顶杆固定装置,具体地,涉及普通人也可轻松设置的汽车的顶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的顶杆借助从两侧施加的压力并通过两侧托架来固定于车顶。
图1为示出以往的顶杆固定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示出左侧和右侧。
如图所示,在以往的情况下,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托架40'的支架50'下方设置缓冲垫55',上述托架40'支撑顶杆10',使缓冲垫55'支撑于车顶表面,在固定于汽车的窗框的钩30'拧紧固定螺栓35'来从侧面使钩30'固定于托架40'。在附图中,如箭头所示,放大示出支架50'和缓冲垫55',为了防止车顶表面的损伤,缓冲垫55'支撑支架50',各车型的专用缓冲垫互不相同,这是因为车顶的曲率和形状根据车型互不相同。
并且,大部分的用于使钩30'固定于托架40'的螺栓35'具有形成有六边形槽的头,若要拧紧螺栓35',则需使用内六角扳手。并且,当固定顶杆10'时,若未能准确进行使左右两侧支撑托架准确地配置于相同位置的中心校正,则顶杆无法以直角位于汽车的纵轴线,当行驶过程中承受冲击或外部的力时,就会容易分离。
即,在以往,若想在车顶固定顶杆10',则由于左右侧的中心校正作业的难度,普通人难以进行设置,当进行设置作业时,需要内六角扳手等的额外的工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考虑到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汽车的顶杆固定装置:具有即使未准确地进行中心校正,结构上也使顶杆不易分离,普通人也能够在没有额外的工具的情况下轻松进行设置或分解。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汽车顶杆固定装置来实现,上述汽车顶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设置于车顶的顶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长的顶杆10,隔着间隔横向配置于车顶;2个缓冲材料20,分别紧贴于汽车的两侧窗框,剖面呈L形,由弹性材料形成;2个钩30,隔着上述缓冲材料20分别固定于汽车的两侧窗框,剖面呈L形,由金属或坚固的塑料形成,与托架40之间的接触部垂直于地面;2个托架40,上述顶杆10的两端部贯通突出,外侧面分别被上述2个钩30支撑,在车顶隔着间隔直立固定,剖面呈“匚”字形;2个支架50,被车顶支撑,在上端部形成有剖面呈半月形的半月槽52,位于上述托架40的正下方,在下端形成有多个突出部54,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及2个半月头螺栓60,具有插入于上述支架50的半月槽52的剖面呈半月形的半月头62,在本体形成有螺纹,在组装状态下,贯通上述托架40并与托架螺纹结合,在使两侧托架40紧贴于钩30并利用第一紧固件固定的状态下,向托架的水平部插入顶杆10来使端部突出,利用第二紧固件在托架40固定顶杆10,在支架50直立固定半月头螺栓60并与托架40螺纹结合,之后,利用螺母在托架40上拧紧半月头螺栓60,从而沿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来双向拧紧顶杆10并固定。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对于在托架40的中间开口部46露出的半月头螺栓60的螺纹部,利用螺母来在托架40拧紧半月头螺栓60。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一植;尹准攒,未经尹一植;尹准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3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能量充电系统
- 下一篇:用于识别安全带的正常的佩戴状态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