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吸入吹出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2065.9 | 申请日: | 201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8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中嶋弘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F5/20 | 分类号: | F04F5/20;B08B5/02;B08B5/04;F04F5/4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日本爱知县日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吸入 吹出 工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吸入吹出工具,其设置有可将压缩空气引入筒体(2)的空气通路(2a)中的压缩空气引入部(5)。压缩空气引入部(5)具有狭缝状的压缩空气出口部(5a),压缩空气出口部(5a)呈围绕筒体(2)的筒中心轴(C1)沿周向延伸的环状,并且沿筒体(2)的径向笔直地延伸而在空气通路(2a)中开口。在形成空气通路(2a)的内周面上的压缩空气出口部(5a)的空气吹出口(2c)侧形成有环状突出面部(30),环状突出面部(30)的突出面(30a)具有从压缩空气出口部(5a)的空气吹出口(2c)侧的周缘向筒体(2)的径向前进并且逐渐弯曲地朝向空气吹出口(2c)侧延伸的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吸入吹出工具,其通过将压缩空气引入呈筒状的工具内部,在工具内部产生沿着筒中心轴的大容量气流,从而实现吸入或吹出操作。
背景技术
以往,在制造工厂等中,例如使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气吸入吹出工具进行将附着在设备上的碎屑和水滴吹散的操作、或者工厂内产生的粉尘和尘埃的回收操作。上述空气吸入吹出工具包括筒体,该筒体沿着筒中心轴具有可供空气流通的空气通路,该筒体的一端开口构成空气吸入口,而另一端开口构成空气吹出口。在上述筒体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压缩空气引入部,用于将由未图示的压缩机压缩的压缩空气引入上述空气通路中。该压缩空气引入部呈围绕筒中心轴环状延伸的形状,构成为:通过由该压缩空气引入部将压缩空气朝着空气通路的空气吹出口侧引入空气通路中以使空气通路的空气吸入口侧形成负压从而在空气通路中产生气流,将空气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通路中,并将空气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因此,可以利用空气吸入吹出工具的空气吹出口侧进行将碎屑和水滴吹散的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空气吸入吹出工具的空气吸入口侧进行吸入并回收粉尘和尘埃的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6/08815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空气吸入吹出工具中,可以认为空气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与从压缩空气引入部的压缩空气出口部引入空气通路中的压缩空气平稳地合流,从而减少空气通路中压缩空气出口部周围的能量损失,增加空气通路中空气的体积流量。因此,通常认为压缩空气引入部最好具有以缩径状随着向空气吹出口侧前进而逐渐靠近筒中心轴侧,并朝着筒体内周面开口的形状。
对于此,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压缩空气引入部采用如上所述的形状,则会成为筒体内周面的形成压缩空气出口部的空气吸入口侧的厚度随着向空气吹出口侧前进而逐渐变薄的尖锐形状,但是从压缩空气出口部引入空气通路中的压缩空气的一小部分沿着上述尖锐形状的部分折返流动而行进到空气通路的空气吸入口侧,从而在该部分产生能量损失。
为了应对此问题,也考虑采用使压缩空气出口部的空气吸入口侧的周缘尽量靠近空气吸入口侧的形状,使得筒体内周面的形成压缩空气出口部的空气吸入口侧的截面形状不尖锐,但是这样一来,由于压缩空气引入部的压缩空气出口部变宽,由压缩空气引入部引入空气通路中的压缩空气的流速降低,因此反而会导致空气通路中的空气的体积流量减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吸入量和吹出量的空气吸入吹出工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利用康达效应将压缩空气引入空气通路中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20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