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布线模块及布线模块中的连接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69822.7 | 申请日: | 201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7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深水雄也;伊东真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布线 模块 中的 连接 构件 | ||
提供容易地连接导体板和电气设备且能够实现电力向该电气设备的供给和切断该供给的布线模块及布线模块中的连接构件。布线模块是搭载于车辆的布线模块,具备与蓄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且由在长度方向上长的扁平的导电体构成的第一导体板,将电力从所述蓄电装置向电气设备供给。布线模块还具备连接构件。连接构件与第一导体板嵌合。连接构件具备第一嵌合部、第二嵌合部和开关。第一嵌合部与第一导体板嵌合。第二嵌合部具有第一端子,向电气设备供给的电力经由该第一端子。开关对第一端子与第一导体板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线模块及布线模块中的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车辆的电气设备多种多样,向电气设备供给的电力逐渐变为大电流。因此,具有使用由板状的导电体构成的金属布线(导体板)而能够供给大电流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采用板状的金属布线的汽车用电源供给装置。在该汽车用电源供给装置中设置有蓄电池及两个金属布线。蓄电池例如设置于车体的发动机室内。两个金属布线具有板状的形状,分别与蓄电池的正极侧端子及负极侧端子连接。这些金属布线从发动机室向车室内延伸。
另外,在车体设置有多个电气设备。上述的多个电气设备经由线束与各金属布线的最近位置连接。例如,线束通过螺栓与金属布线连接。由此,能够从蓄电池向各电气设备供给电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09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金属布线是板状的导电体,不能设置用于将向电气设备的电力接通断开的继电器等开关元件。另外,虽然考虑将该继电器配置于电气设备上的方法,但不能使电气设备简单化。
另外,虽然众所周知将该金属布线分割并螺栓紧固连接为连结板状的结构,但具有操作者的组装性差等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导体板与电气设备容易连接且能够实现电力向该电气设备的供给及切断该供给的布线模块。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布线模块的第一方式为一种布线模块,搭载于车辆,具备与蓄电装置的第一输出端子连接且由在长度方向上长的扁平的导电体构成的第一导体板,该布线模块将电力从所述蓄电装置向电气设备供给。布线模块还具备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嵌合于第一导体板。连接构件具备第一嵌合部、第二嵌合部和开关。第一嵌合部与第一导体板嵌合。第二嵌合部具有第一端子,向电气设备供给的电力经由该第一端子。开关对第一端子与第一导体板之间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
布线模块的第二方式是第一方式的布线模块,且还具备第二导体板。第二导体板与蓄电装置的第二输出端子连接,由在长度方向上长的扁平的导电体构成,与第一导体板不同。第二导体板在与第一导体板绝缘的状态下与第一导体板重叠。第二嵌合部还具有第二端子,向电气设备供给的电力经由该第二端子。连接构件还具有与第二导体板嵌合的第三嵌合部。第二导体板在连接构件处与第二端子连接。
布线模块的第三方式是第一方式的布线模块,且还具备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信号线与连接构件结合,在该连接构件中与开关的控制端子连接。
布线模块的第四方式是第二方式的布线模块,且还具备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信号线避开被所述第一导体板和所述第二导体板夹着的空间设置,与连接构件结合,在该连接构件中与开关的控制端子连接。
布线模块的第五方式是第四方式的布线模块,且第一信号线与第一导体板的外表面或第二导体板的外表面或覆盖第一导体板的绝缘体的外表面或覆盖第二导体板的绝缘体的外表面接触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98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