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美容皮肤重建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69547.9 | 申请日: | 2017-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2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A·金厄根;K·迪玛特奥;T·斯威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特利斯生物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20;A61B17/32;A61B17/34;A61B17/50;A61M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刘锋 |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美容 皮肤 重建 装置 方法 | ||
本文公开了用于治疗皮肤和皮肤病状的装置(例如针(例如空心针)、空心钉、物品、设备和系统)、试剂盒和方法,例如通过促进皮肤收紧、例如通过减少皮肤松弛和减少组织面积或体积来进行治疗。
背景技术
美容医学旨在通过例如消除多余的不需要的组织和/或减少皮肤松弛来增强患者对其外表的满意度。传统的手术疗法(例如,面部拉皮术、提眉术或隆胸术)可能是有效的,但通常具有侵入性、不方便并且是昂贵的。此外,由手术疗法引起的结疤限制了手术对某些治疗部位的适用性。
尽管可以使用微创方法,但是此些方法通常不如手术方法有效。例如,使用能量源(例如,激光、非相干光、射频和超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皮肤的结构和纹理,但是在收紧皮肤方面效果较差。另外,用光热能产生微消融的组织消融方法可能在组织中生成干扰消融区域闭合的凝固区域,从而抑制组织收紧。由于在重塑过程期间对凝固组织和死组织的生物修复反应,这些方法还需要更长的患者愈合时间。而且,激光消融深度通常受激光束焦点的深度限制。例如,对于疤痕的治疗,期望可使用可用激光系统进行更深的组织层的消融。
其它方法(例如,使用神经毒素(例如,肉毒杆菌毒素))通过注射肌肉的麻痹减少动态皱纹的形成,但是此些毒素对皮肤紧绷或松弛具有极小影响或没有直接影响。最后,可以将真皮填充剂(例如,透明质酸)注入真皮层中以抚平皱纹并改善轮廓,但是此些填充剂不会直接收紧皮肤或减少皮肤的松弛。因此,与基于能量的技术(例如,激光、射频和超声)和基于注射的技术(例如,肉毒杆菌毒素和填充剂(例如,基于透明质酸的填充剂和基于胶原蛋白的填充剂))相比,手术疗法仍然是提拉和/或收紧皮肤的黄金标准。
发明内容
需要提供比当前可用技术更高的效力,同时保持对于期望皮肤焕新的患者的便利性、可负担性和可达性的用于美容重建的改进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皮肤组织的美容重建的技术、装置(例如,针(例如,空心针)、钉(例如,空心钉)、物品、设备和系统)、试剂盒和方法。本文描述的技术、装置、试剂盒和方法可以用于在皮肤组织中生成美容效果(例如,通过从皮肤去除组织部分和/或通过触发有助于组织重塑和新皮肤组织形成的生物反应)。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在皮肤组织中产生美容效果的物品。在一些实施例中,物品包含:a)第一层和第二层;和b)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层之间的多个实心或空心针,其中所述物品被构造和布置成使得针可以采用相对于层的至少两个位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位置包含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包含多个开口,并且当所述针处于所述缩回位置时,针的尖端与第一层中的开口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针延伸到伸出位置时,针的尖端被配置成延伸穿过第一层中的开口并且当物品与皮肤组织接触时插入皮肤组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或多个针是空心的(例如,空心针被配置成当延伸到皮肤组织中并从皮肤组织抽出时去除皮肤组织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针与张紧器接触,所述张紧器被配置成将针保持在缩回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针与张紧器接触,所述张紧器被配置成在针延伸到伸出位置之后将针恢复到缩回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包含粘合材料。第一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可剥离的背衬材料,所述可剥离的背衬材料覆盖粘合材料并且可以被去除以暴露粘合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材料是压敏粘合剂(PSA)、非反应性粘合剂、接触粘合剂、热熔粘合剂、反应性粘合剂、单组分粘合剂、天然粘合剂或合成粘合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合材料是弹性体、热塑性材料、乳胶或热固性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合材料是丙烯酸、合成或天然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腈、硅酮(例如,硅化材料)、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乙烯基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包含纹理,所述纹理被配置成减少沿所述皮肤组织的移动。所述纹理可以包含钩、隆起、脊或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特利斯生物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希特利斯生物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95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