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7513.6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1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田村宜之;秋山孝二;大岛崇之;矢野祐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2B5/30;G02F1/1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思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光学 显示装置 方法 | ||
提供一种在制造片状光学功能膜(F1)的一部分从面板部件(W)的至少后端部(PE)突出的光学显示装置时,不会在面板部件(W)的后端部(PE)附近的光学功能膜(F1)与面板部件(W)之间产生气泡的制造方法。将片状光学功能膜(F1)与粘接剂层(F2)一同从载体膜(F3)剥离,在贴合位置,利用一对贴合辊(23、24)使面板部件(W)与片状光学功能膜(F1)从面板部件的贴合面前端(PA)贴合至贴合面后端(PB)。在从自贴合面后端(PB)朝向贴合面前端(PA)侧2mm以上的规定位置(PC)到贴合面后端(PB)的范围,以小于100mm/秒的贴合速度使面板部件(W)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层叠体(F1、F2)贴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片状光学功能膜的一部分以从面板部件的后端部突出的状态贴合于面板部件时,能够消除在面板部件与片状光学功能膜的层叠体的后端部附近产生的气泡的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现场,正在采用卷筒到面板(RTP)方式的制造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在RTP方式中,通常如以下那样制造光学显示装置。首先,从卷筒送出具有规定宽度的带状光学膜层叠体。带状光学膜层叠体包含带状的载体膜、形成于该载体膜的一个面的粘接剂层和经由该粘接剂层支承在载体膜上的光学膜而构成。光学膜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在送出的带状光学膜层叠体上,通常通过沿宽度方向连续地加工出切入线而在相邻的切入线之间形成片状光学功能膜。
连续支承在载体膜上的片状光学功能膜与粘接剂层一同被配置于贴合位置的附近的剥离单元从载体膜剥离,并送至贴合位置。在剥离单元处,光学膜层叠体的载体膜侧被卷绕于具有与贴合位置对置的顶部的大致楔形的剥离单元的该顶部。通过一边使卷绕于剥离单元的载体膜向与朝向贴合位置的片状光学功能膜的输送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折返一边对该卷绕于剥离单元的载体膜进行输送,从而将片状光学功能膜与粘接剂层一同从载体膜剥离。到达贴合位置的片状光学功能膜利用具有一对贴合辊的贴合单元,与另行输送到贴合位置的面板部件的对应的贴合面贴合。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光学显示装置中,正在进一步追求小型化、薄型化以及轻量化,伴随于此,不仅要求包围液晶显示区域的边框部分的窄小化、即窄边框化,还要求无边框化。作为用于响应这种要求的方法,提出了将比面板部件大的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于面板部件并沿面板部件的端部切除从面板部件的端部突出的膜的多余部分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切除多余部分的工序是在一系列的制造装置内进行的,作为来自制造装置的成果产品而得的光学显示装置是沿面板部件的端部切除多余部分,使光学功能膜成为与贴合面对应的大小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77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28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RTP方式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无边框化:在使片状光学功能膜从面板部件的端部突出的状态下,在使面板部件与片状光学功能膜贴合之后,沿面板部件的端部切除膜的突出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7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