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其制造方法、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复合材料糊剂和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66797.7 | 申请日: | 2017-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1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良广;猿渡元彬;渔师一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H01M4/1391;H01M4/36;H01M4/5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系 电解质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制造 方法 复合材料 | ||
1.一种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含有:
第一锂金属复合氧化物,其用通式(1):Lis1Ni1-x1-y1-z1Cox1Mny1Mz1O2+α表示,其中,0≤x1≤0.35、0≤y1≤0.35、0≤z1≤0.10、0.95s11.30、0≤α≤0.2,M为选自V、Mg、Mo、Nb、Ti、W和Al中的至少1种元素,且包含多个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以及,
包含锂和硼的第一化合物与包含锂和钨的第二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满足下述特性(1)和(2)中的至少一者,且
通过中和滴定法测定的、使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分散于水中时溶出的锂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整体为0.1质量%以上且低于0.4质量%,所述溶出的锂量包含所述第一锂金属复合氧化物中的剩余锂和从晶体部向水中溶出的锂、源自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或所述第二化合物的锂,
(1)所述第一化合物覆盖所述一次颗粒的表面,硼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整体为0.01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
(2)所述第二化合物覆盖所述一次颗粒的表面,钨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整体为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平均粒径为5μm以上且30μm以下,且表示粒度分布的幅度的指标即[(d90-d10)/平均粒径]为0.70以上。
3.一种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将包含硼的第三化合物和包含钨的第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与焙烧粉末进行干式混合,得到正极活性物质,
所述焙烧粉末为第二锂金属复合氧化物,其用通式(2):Lis2Ni1-x2-y2-z2Cox2Mny2Mz2O2+α’表示,其中,0≤x2≤0.35、0≤y2≤0.35、0≤z2≤0.10、0.95s21.30、0≤α’≤0.2,M为选自V、Mg、Mo、Nb、Ti、W和Al中的至少1种元素,且包含多个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
通过中和滴定法测定的、使所述焙烧粉末分散于水中时溶出的锂量相对于焙烧粉末整体为0.05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所述第三化合物和所述第四化合物为不含锂、且能与锂反应的固体状态的化合物,以满足下述条件(3)和(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进行混合,
(3)硼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整体为0.01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
(4)钨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整体为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所述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含有第一锂金属复合氧化物,其用通式(1):Lis1Ni1-x1-y1-z1Cox1Mny1Mz1O2+α表示,其中,0≤x1≤0.35、0≤y1≤0.35、0≤z1≤0.10、0.95s11.30、0≤α≤0.2,M为选自V、Mg、Mo、Nb、Ti、W和Al中的至少1种元素,且包含多个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以及,
包含锂和硼的第一化合物与包含锂和钨的第二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
对于将所述第三化合物和所述第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混合的量,以通过中和滴定法测定的、使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分散于水中时溶出的锂的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整体成为0.1质量%以上且低于0.4质量%的方式进行调整,所述溶出的锂量包含所述第一锂金属复合氧化物中的剩余锂和从晶体部向水中溶出的锂、源自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或所述第二化合物的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67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