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缸体及具备该缸体的斜板型液压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6380.0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1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驹田浩一;黑田裕一朗;光畑彰人;佐藤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1/22 | 分类号: | F04B1/22;F03C1/253;F04B5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体 具备 斜板型 液压 旋转 装置 | ||
是形成有在活塞插入侧端面上具有开口的多个缸膛,在旋转时使分别插入缸膛的活塞进行往复滑动的缸体;缸体具备冷却部;冷却部具有形成于相邻的缸膛之间且从活塞插入侧端面沿缸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用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形成于旋转轴的周围的多个缸膛中的活塞在缸膛内往复滑动的缸体、及具备该缸体的斜板型液压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括建筑机械的工业机械中,使用各式各样的油压马达、油压泵等液压装置。在像这样的液压装置的缸体中,有一些形成有能从位于活塞插入侧端面的开口分别插入活塞的多个缸膛,且缸体旋转时插入的活塞在缸膛内往复滑动。
作为这种液压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斜板型液压装置。专利文献1的斜板型液压装置(以下作为“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进行说明)具备旋转轴,旋转轴上一体地安装有缸体。缸体的端面上沿周方向等间距地形成有缸膛,各缸膛中插入有活塞。在从该缸膛突出的端部上安装有滑靴(shoe),该滑靴配置于倾倒配置的斜板的支持面上。
如此构成的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通过在缸膛内使活塞往复运动来令缸体旋转。并且,通过向缸膛供给高压的工作油使活塞往复运动来令缸体旋转,从而使与缸体一体地设置的旋转轴旋转。即,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作为油压马达进行工作。又,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也会通过使缸体旋转来令活塞在缸膛内往复运动。并且,通过旋转轴使缸体旋转,由此能吸入低压的工作油并吐出高压的工作油。即,能使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还作为油压泵进行工作。
另外,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有在缸体的周围设置用于被电磁拾波(Pick-up)式的旋转传感器检测的被检测凹部的液压旋转机(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44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676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具有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的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主要在低速度、中速度的旋转中使用,然而为了应对建筑机械、工业机械的驱动装置中的高旋转化,理想的是在高速旋转下也能使用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但是,若使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的缸体高速旋转,则作用在活塞及滑靴上的离心力的影响增大,与低旋转时不同从而变得无法忽视离心力的影响。
例如,活塞在缸膛中往复运动时,在供活塞滑动的缸体的滑动面上因滑动而产生热。该滑动面上的发热量取决于缸体与活塞的接触压力。在像以往那样离心力非常小的低旋转规格中,接触压力主要与被供给或是吐出的工作油的压力对应,因此滑动面产生的发热量相对较小。故而,在滑动面与活塞之间形成用于逸出工作油的间隙,仅以从该间隙泄漏出的工作油就能将滑动面充分冷却。
但是,在使缸体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与油压的影响相比离心力更会对接触压力产生影响,且旋转速度越高则接触压力越增加,滑动面产生的发热量也越大。藉此,滑动面的温度上升,尤其,利用从间隙泄漏出的工作油的冷却变得困难,因此缸膛的开口附近的温度上升显著。又,藉由离心力的增加,活塞被推向外方,从而与缸体的半径方向内侧相比半径方向外侧的间隙的宽度变窄。这样一来,位于变窄的外侧的间隙的工作油变得难以流动,从而在该间隙部分工作油被加热。若工作油被持续加热而超过工作油的转变温度,则工作油的润滑性能降低。虽然也可以通过增大间隙的宽度来防止工作油的润滑性能的降低,但是增大间隙的宽度会使工作油的泄漏量增加,因此会使作为泵或马达的性能降低,又,会对油压装置的高压化产生限制。
而且,根据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的缸膛数、转速、用途等,期待冷却效果的缸体的部分有所不同,也期望能根据各个斜板型油压旋转装置期待冷却效果的缸体。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缸体的周围设置凹部,但该凹部仅有作为旋转传感器的被检测凹部的功能而不能将缸体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6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