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6031.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2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辛卿珉;金光錫;朴世翼;朴成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雄医疗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F2/962 | 分类号: | A61F2/962;A61F7/12;A61F2/95;A61F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唐述灿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单极 型电烙 尖端 支架 输送 系统 | ||
1.一种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
连接部,与外部电流源相连接;
电烙尖端,通过导线与上述连接部相连接;以及
输送部,一侧与上述电烙尖端相联接,另一侧与上述连接部相联接,在上述输送部的内部配置用于连接上述电烙尖端与上述连接部的上述导线,
在上述输送部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以与上述电烙尖端相邻的方式配置支架的支架空间部,上述输送部被配置为逐级移动以向人体组织的内部供给支架;
上述电烙尖端包括:
尖端电极体,由导电材料制成,且在内部形成尖端引导孔,外周面的一侧部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变细,外周面的另一侧部与上述导线相连接;
尖端绝缘体,一侧与上述尖端电极体的另一侧部相连接,另一侧与上述输送部相连接;以及
从上述尖端电极体的外周面突出的多个烧烙突起;
上述电烙尖端还包括:
呈螺纹形态的结合部,形成于上述尖端电极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及
在其内周表面上具有螺纹的可变环,以能够改变上述尖端电极体的大小的方式与上述结合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部包括:
第一内管,用于配置与上述电烙尖端相连接的上述导线,在内部的中心侧形成有内孔;
第二内管,以包围上述第一内管的外侧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与上述第一内管相联接来进行一体移动;以及
外管,以包围上述第二内管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管为绝缘涂敷剂,上述导线与上述第一内管形成为一体,并沿着上述第一内管的长度方向以直线形态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管为绝缘涂敷剂,上述导线与上述第一内管形成为一体,并以沿着上述第一内管的周围向螺旋方向卷绕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内管为绝缘涂敷剂,上述导线与上述第一内管形成为一体,并沿着上述第一内管的周围以编织形态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部还包括:
第一握持部,与上述外管相连接;以及
第二握持部,通过移动杆与上述第二内管相连接,
上述连接部配置于上述第二握持部上,上述第一内管以贯通上述移动杆及第二握持部的方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尖端绝缘体的一侧沿着与上述尖端电极体相同的方向逐渐变细,上述尖端绝缘体的另一侧沿着与上述尖端绝缘体的一侧相反的方向逐渐变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尖端电极体及上述尖端绝缘体呈侧端面沿着相同方向倾斜的三角形形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变环的外侧的一部分沿着与上述尖端电极体相同的方向逐渐变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变环的外侧的一部分以小于上述尖端电极体的角度逐渐变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变环的外侧周围经过圆弧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括单极型电烙尖端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变环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雄医疗器株式会社,未经太雄医疗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60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