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构造及密封方法以及具有该密封构造的联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65703.4 | 申请日: | 201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3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平松浩司;山路道雄;大道邦彦;药师神忠幸;柳田保昌;船越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富士金 |
| 主分类号: | F16J15/06 | 分类号: | F16J15/06;F16L19/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构造 方法 以及 具有 联轴器 | ||
提供一种即使用于低温流体也能够长时间确保密封性的密封构造及密封方法以及具有该密封构造的联轴器。具有夹设在第1部件及第2部件(2、3)之间的环状垫圈(6)。第1部件(2)的垫圈对置面包括:内径侧的第1面(41);环状的第1突起(42),其设置在第1面(41)的外径侧;第2面(43),其设置在第1突起(42)的外径侧;环状的第2突起(44),其设置在第2面(43)的外径侧,相对于第2面(43)的突出量大于第1突起(42);以及第3面(45),其设置在第2突起(44)的外径侧。第1突起(42)及第2突起(44)咬入垫圈(6),第2面(43)按压垫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有止回阀机构的联轴器等使用的密封构造及密封方法以及具有该密封构造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作为联轴器,公知下述构造,包括:第1及第2联轴器部件,其具有相互连通的流体通路;密封部件(O型圈、垫圈等),其配置在两个联轴器部件的对合部;以及紧固机构(螺母等),其使联轴器部件彼此结合。
在联轴器中,密封性提高是最大的课题,专利文献1中作为高压用配管联轴器使用的密封构造公开了下述构造:具备环状的垫圈,在各联轴器部件的垫圈对置面设置环状的第1突起,且在该第1突起的外径侧设有防止共转的环状第2突起。
另外,作为联轴器存在内置有具有栓体及对该栓体施力的施力部件的止回阀机构的构造,称为直列式止回阀等(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对合的对合部夹装有衬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4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75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联轴器在密封性要求严格的多种条件下使用,低温条件也是其中之一。在低温条件下,低温流体(例如液氮、液氧、液氦、液氢等)反复流通,存在由与温度循环相伴的收缩引起的密封性劣化的可能。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止回阀中,作为密封部件使用的衬垫在用于低温流体时密封性存在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对合面设有两处突起的密封构造,但在低温条件的温度循环下使用的情况下,由内侧突起引起的密封性降低且相同形状的外侧突起也同样地密封性降低,存在密封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用于低温流体也能够长时间确保密封性的密封构造及密封方法以及具有该密封构造的联轴器。
本发明的密封构造设置在分别具有相互连通的流体通路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对合的对合部,构成第1部件及第2部件的一部分,该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夹装在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环状的垫圈,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垫圈对置面包括:内径侧的第1面;环状的第1突起,其设置在所述第1面的外径侧;第2面,其设置在所述第1突起的外径侧;环状的第2突起,其设置在所述第2面的外径侧,且第2突起相对于所述第2面的突出量大于所述第1突起;以及第3面,其设置在所述第2突起的外径侧,所述第1突起及所述第2突起咬入垫圈,至少所述第2面按压垫圈。
第1部件与第2部件彼此以恰当的紧固机构紧固,作为该紧固机构例如可以在第1及第2联轴器部件中的某一方形成外螺纹部,利用与联轴器部件的外螺纹部螺合的盖螺母使两联轴器部件结合,也可以将第1及第2联轴器部件均设为未形成有外螺纹部的套筒,利用另外的外螺纹部件和盖螺母使两联轴器部件结合。另外,也可以使联轴器部件中的一方形成有螺栓插孔,使另一方形成有内螺纹部,使两个联轴器部件通过螺栓结合。
垫圈通常设为具有与垫圈的中心轴线正交的两个侧面的截面为长方形的构造,根据需要,例如由大径部和内径与大径部相同而外径较小的小径部构成。垫圈的侧面可以是以先与第2突起抵接的方式随着与部件的垫圈对置面接近而直径变大的圆锥面。另外,也可以在垫圈上形成与联轴器部件的突起对应的环状凹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富士金,未经株式会社富士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5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