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层压体及使用其的柔性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4912.7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0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三木健司;小岛亮太;竹尾靖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轮 |
主分类号: | B32B25/08 | 分类号: | B32B25/08;B32B1/08;B32B25/18;B32B27/32;F16L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日本兵库县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层压 使用 柔性 软管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不混合异种橡胶成分或不使用粘合剂而将2种橡胶层交联粘合,且形成保持各橡胶层所具有的特性的橡胶层压体,同时,作为空调用软管,也可应对POE类润滑油,并保持振动吸收特性。作为解决办法,提供一种未交联的橡胶层压体,为丁基橡胶含有层与乙丙二烯橡胶及/或乙丙橡胶含有层层压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丙二烯橡胶及/或乙丙橡胶含有层为含有低分子量聚烯烃、酚类树脂以及交联剂的橡胶含有层,相对于100重量份乙丙二烯橡胶及/或乙丙橡胶的合计,含有40~70重量份低分子量聚烯烃、1~4重量份酚类树脂以及1重量份以上交联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层压体及使用其的柔性软管。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等的制冷剂输送用软管,通常适当选择专利文献1、2所揭示的结构的软管来使用。
并且,目前在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中多数搭载了电动压缩机作为空调系统,但作为其润滑油,并非使用以往所用的聚亚烷基二醇(以下称PAG)类,而是多使用多元醇酯(以下称POE)类。在此,就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最内层由聚酰胺树脂构成的软管来说,即便使用POE类的润滑油也没有特别问题,但就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最内层由丁基橡胶(以下有时称IIR)构成的软管来说,由于POE类的润滑油与IIR的相容性差,当使用POE类的润滑油时,最内层的IIR发生溶胀,因而引起故障的可能性升高。但是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结构(内管:橡胶层)的软管相对于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结构(内管:树脂层+橡胶层)的软管,由于非常柔软,振动吸收特性、安装作业性等优异,因此内管仅由橡胶层构成的软管的需求依然很高。
因此,可以考虑如下:使用耐POE油性(耐POE润滑油性)高且价廉的丁腈橡胶(以下称NBR),针对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结构的软管的最内层IIR,通过混合NBR使耐POE油性升高,或者将由NBR构成的层作为保护层设置在内部流体侧即软管的最内层侧。但是,在IIR中混合NBR时,难以同时保持IIR的阻气性和NBR的耐POE油性的特性,因此,优选将由NBR构成的层作为独立的保护层设置在内部流体侧,同时与IIR层进行层压。
在此,作为将这些独立的2层进行层压时的粘合方法之一,就通过粘合剂使IIR层与NBR层进行粘合的方法来说,在需要由粘合剂参与的粘合步骤的同时,有时并不能获得充分的粘合力。因此,可考虑使IIR层与NBR层进行交联粘合,但是由于IIR与NBR的SP值(表示溶解性的值)差异大因而相溶性非常差,所以以往并不存在使该两者进行交联粘合而获得橡胶层压体的技术。为了解决此种问题,专利文献3中,在由独立的2层橡胶组合物构成的层压体中,通过使与其中一种橡胶组合物中所含的橡胶同种的橡胶也包含于另一种橡胶组合物中,之后进行交联粘合,从而使相溶性差的橡胶层彼此粘合。
此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燃料电池车用氢燃料输送软管:在具有内侧橡胶层和外侧橡胶层的橡胶软管中,内侧橡胶层及外侧橡胶层分别由卤化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与丁基橡胶的混合以及乙丙类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构成,在使用丁基橡胶的情况下,必须含有卤化丁基橡胶成分,其结果是不会污染氢燃料。
并且,专利文献5记载如下:将由含有乙烯-丙烯-二烯橡胶、液状聚丁烯、过氧化物交联剂的组合物制得的层作为内层,作为外层可采用以丁基橡胶为首的各种材料,其结果是作为燃料电池用软管提高了耐透水性及耐气性。
此外,也需要能够应对新的制冷剂HFO-1234yf等的软管,专利文献6中记载如下:作为可对应此种制冷剂的空调软管,其最内层由含有丁基类橡胶和特定的丙烯腈-丁二烯类共聚橡胶以及鳞片状填料的组合物构成;并且专利文献7记载了在橡胶层的内面侧形成由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构成的内面层的制冷剂输送软管,该内面层的与该橡胶层接触的一侧具有特定的弹性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9171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372475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98900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轮,未经株式会社日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4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