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材、油井用钢管以及钢材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61236.8 | 申请日: | 2017-10-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0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荒井勇次;吉田晋士;相马贵志;神谷裕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38/54;C21D8/10;C21D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材 油井 钢管 屈服 化学组成 屈服比 固溶 制造 | ||
提供具有屈服强度为862MPa以上且小于965MPa的高强度和优异的耐SSC性的钢材和油井用钢管。本发明提供的钢材具有以下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25~0.50%、Si:0.05~0.50%、Mn:0.05~1.00%、P:0.025%以下、S:0.0100%以下、Al:0.005~0.100%、Cr:0.30~1.50%、Mo:0.25~1.50%、Ti:0.002~0.050%、B:0.0001~0.0050%、N:0.002~0.010%和O:0.0100%以下,余量由Fe和杂质组成。进一步含有0.010~0.050质量%的固溶C。屈服强度为862MPa以上且小于965MPa,屈服比为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材、油井用钢管以及钢材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适用于酸性环境的钢材、油井用钢管以及钢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油井、天然气井(以下将油井和天然气井总称为“油井”)的深井化,要求油井用钢管的高强度化。具体而言,80ksi级(屈服强度为80~95ksi,即,551~655MPa)、95ksi级(屈服强度为95~110ksi,即,655~758MPa)的油井用钢管被广泛利用,最近进一步要求110ksi级(屈服强度为110~125ksi,即,758~862MPa)和125ksi级(屈服强度为125ksi~140ksi,即862~965MPa)的油井用钢管。
深井大多为含有具有腐蚀性的硫化氢的酸性环境。在这种酸性环境下使用的油井用钢管不仅要求具备高强度,还要求耐硫化物应力裂纹性(耐Sulfide Stress Cracking性:以下称为耐SSC性)。
用于提高以油井用钢管为代表的钢材的耐SSC性的技术在日本特开昭62-253720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2322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247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1155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25678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97344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350754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12-519238号公报(专利文献8)和日本特开2012-26030号公报(专利文献9)中有公开。
专利文献1提出了降低Mn、P等杂质以提高油井用钢的耐SSC性的方法。专利文献2提出了实施2次淬火使晶粒微细化以提高钢的耐SSC性的方法。
专利文献3提出了通过感应加热的热处理使钢组织微细化,以提高125ksi级钢材的耐SSC性的方法。专利文献4提出了利用直接淬火法提高钢的淬火性,进而通过提高回火温度来提高110ksi级~140ksi级钢管的耐SSC性的方法。
专利文献5和专利文献6提出了控制碳化物的形态以提高110ksi级~140ksi级低合金油井管用钢的耐SSC性的方法。专利文献7提出了将位错密度和氢扩散系数控制到所期望的值,以提高125ksi(862MPa)级以上的钢材的耐SSC性的方法。专利文献8提出了对于含有0.3~0.5%的C的低合金钢,通过实施多次淬火来提高125ksi(862MPa)级钢的耐SSC性的方法。专利文献9提出了采用两段热处理的回火工序以控制碳化物的形态、个数的方法。更具体而言,专利文献9中,抑制大型的M3C或M2C的个数密度,以提高125ksi(862MPa)级钢的耐SSC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537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9-232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224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31155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56783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12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e-Cr-Ni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NiCrFe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