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9206.3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0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曦;潘君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61 | 分类号: | C07C211/61;C09K11/06;H10K50/11;C07D213/74;H10K8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孔翰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芳香胺衍生物:上述芳香胺衍生物,具有发光波长位于短波长的荧光发射,其发光光谱表现为具有窄的半峰宽,从而该类物质具有深蓝色的荧光发射,且具有高的发光效率。以此类芳香胺衍生物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深蓝的色坐标、高的发光效率、及长的器件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芳香胺衍生物,混合物及组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2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1048273.9、发明名称为“芳香胺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合成上具有多样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和优良的光学与电学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光电器件(例如平板显示器和照明)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电致发光现象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常具有正极与负极以及在它们中间包含有机物层的结构。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与寿命,有机物层具有多层结构,每一层包含有不同的有机物质。具体的,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在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由正极向有机物层注入空穴,有负极向有机物曾注入电子,当注入的空穴与电子相遇时形成激子,该激子跃迁回基态时发出光。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广视角、高对比度、高响应性等特性。
为了提高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各种基于荧光和磷光的发光材料体系已被开发出来,而无论是荧光材料还是磷光材料,优秀蓝光材料的开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总体而言,目前使用的蓝光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级管可靠性更高。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蓝光荧光材料的发射光谱过宽,色纯度较差,不利于高端显示,并且这类荧光材料的合成也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量产,同时这类蓝色荧光材料的OLED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开发具有窄带发射光谱、稳定性好的蓝色荧光材料,一方面有利于得到更长寿命更高效率的蓝光器件,另一方面有利于色域的提高,进而改善显示效果。
现有技术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光层采用主客体掺杂结构。作为现有的蓝光主体材料是基于蒽的稠环类衍生物,如专利CN1914293B、CN102448945B、US2015287928A1等所述,然而这些化合物存在发光效率和亮度不充分的问题,及器件寿命较差的问题。作为现有技术的发蓝光客体化合物,可采用的是芳基乙烯基胺类化合物(WO 04/013073,WO 04/016575,WO 04/018587)。然而,这些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差,易分解,导致器件的寿命差,是目前产业上最主要的缺点。此外,这些化合物的色纯度差,难以实现深蓝色的发光。另外,US7233019、KR 2006-0006760等专利公开了利用芳基胺取代基的芘系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但是因为蓝光的色纯度低,很难实现深蓝发光,因此在体现天然颜色的全彩色显示器方面有问题。
因此,仍需进一步改进材料,特别是发光化合物,尤其是蓝色发光化合物。使蓝光发光材料能具有深蓝色发光,且它们是热稳定的,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体现良好的效率和寿命,在器件的制造与操作中易于重复,且材料合成简单。
发明内容
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芳香胺衍生物: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9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