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粒分注装置、微粒分析装置、反应检测装置、以及使用它们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7119.4 | 申请日: | 2017-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6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武田一男;藤村祐;石毛真行;稻生崇秀;番所洋辅;赤木仁;大泽宏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片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N15/14 | 分类号: | G01N15/14;C12M1/00;C12Q1/686;G01N35/10;G01N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粒 装置 分析 反应 检测 以及 使用 它们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细胞以单一细胞进行分注的技术。所述问题能够通过如下微粒分注装置来解决,所述微粒分注装置是本发明的具有用于对包含微粒的试样液进行分注的透明的中空吸移管、以及图像拍摄单元的微粒分注装置,具有对中空吸移管中的分注液拍摄两次以上的单元、对两个以上所拍摄的图像进行比较,将所拍摄的微粒状物中的移动的微粒状物与不移动的微粒状物区别开并判定出浮游粒子的单元、以及对包含目标个数的浮游粒子的试样液进行分注的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粒分注装置、微粒分析装置、反应检测装置、以及使用它们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癌症研究中,用一个单位来分析夹杂细胞组中的特定细胞的方法变得越发重要。例如,在癌免疫治疗方法的治疗药物的开发中,免疫细胞将癌细胞识别为非自身细胞是很重要的。在该研究中,需要进行癌细胞的各种蛋白质的发现曲线分析。为了进行该发现曲线分析,而需要单一细胞的分注技术。
首先,对单一细胞分注技术所需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例如,与用于对夹杂细胞中的特定细胞进行分选的细胞分选仪的技术有关。细胞分选仪是分选目标细胞并进行浓缩的装置,具有作为识别目标细胞的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功能。流式细胞仪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普通的细胞分选仪中所使用的细胞或者微粒的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从液滴形成用喷嘴将试样液体作为液滴向空气排出,并向包含分离对象的细胞的液滴施加电荷,从而利用电场进行分离。专利文献4记载了一种流式细胞仪技术,其使用实现了最适于再生医疗的无污染物的一次性更换型的微流道通道盒。专利文献5记载了一种在一次性更换型的微流道通道盒内分离细胞的方式。而且,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一种为了降低微流道内的流动的影响而进行改善的方式。
对在使细胞在微流道中流动的情况下,用于防止细胞在流道内堵塞的搅拌技术进行说明。专利文献11记载了一种在与微流道连接的样本储液室中旋转推进器而对细胞悬浊液进行搅拌的技术。
对与分注细胞的技术有关的当前技术进行说明。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一种用中空吸移管吸取细胞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排出来进行分注的技术。在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一种用图像识别确认了有无细胞后,利用基于压电元件的压力脉冲驱动而以液滴单位滴下来进行分注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10中记载了一种能够更换分注头的分注方法。在专利文献14中记载了一种能够更换分注头,并且用图像识别确认有无细胞并以液滴单位进行分注的技术。
在当前的技术中,在更换型微流道盒内,依次执行包括检测体的处理、检测等的不同的多个时间的不同的处理,在流道中需要使流动停止的结构,而并不是不需要该结构。在一次性能够更换的盒中,不组装特别的结构的技术便于盒的量产。在现有技术中,全部是特别的结构都是需要的内容。作为为了进行微流道内的基因检测而进行多个工序处理的现有技术,报告有如下的技术。在冈田等人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使用设置于流道内的阀和泵来控制不同的处理间的样本流的方法。在美国公开专利US20130288254(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一种在微流道中利用电场来控制油中液滴的流动的方法。作为基因放大反应的方法,专利文献9公开了一种使用乳液细分PCR反应空间的数字PCR技术。关于以等温放大DNA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3中记载了一种在微流道以等温进行增殖反应的方法,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与SmartAmp法相关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371093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382636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98/10267号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824860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专利第538285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1/086990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片生物技术株式会社,未经芯片生物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7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