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目标货盘上码垛混合产品的装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6950.8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赫伯特·费纳;路德维希·布兰德穆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伯特·费纳;路德维希·布兰德穆勒 |
主分类号: | B65G57/00 | 分类号: | B65G57/00;B65G6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车文 |
地址: | 德国科***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叠 货盘 供给输送机 混合产品 装载系统 夹持头 装载板 优选 取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混合产品(2)码垛在目标货盘(8)上的装载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待码垛的产品(2)的供给输送机(4),至少一个夹持头(16、18),所述夹持头设置用以以预定顺序从一个供给输送机(4)中取出至少一个产品(2)并将其堆叠在装载板(12)上,由此可以将至少一个产品堆叠转移到目标货盘(8),其中至少两个、优选更多的产品堆叠在堆叠期间布置在所述装载板(12)上,并且布置成彼此间存在一定距离(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目标货盘上码垛不同产品的装载系统,以及一种适合这种装载系统的夹持头。
背景技术
特别是,对于大型商业连锁店和折扣店,需要大量后勤工作才能将货物配送到它们的销售中心或销售分支机构。通常,在具有相应高架仓库的大型配送中心中,单品种产品临时存储在所谓的客户托盘上。这些产品由制造商按照制造商货盘(按类型分类)分层递送给配送中心,以进行中间储存,然后必须将单品种的货盘分层卸垛。这种手工卸垛导致巨大的人员开支。为了简化问题,申请人的EP 2 794 439 B1提出了一种自动卸垛系统,其中具有摩擦锁定机构的移除单元及真空移除单元能够可替选地或一起使用,以从单品种产品堆叠中移除产品层。
为递送到分支机构/销售中心,中间储存的单品种产品由此组装在拣取货盘上,以便递送到分支机构/配送中心。与上述的卸垛相比,这种拣货目前几乎完全由手工完成。由于劳动法规定,手动拣货是非常人员密集的,例如,班次期间提升的最大总负荷受法律限制为3000公斤/人,并且对包装质量和高成本压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拣货员的经验在这种手动拣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目标货盘上的各个产品必须以这样的方式定位,即产品堆叠一方面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产品不会损坏。例如,当分拣水果、蔬菜等时,所使用的托盘具有堆叠凸起,堆叠凸起与产品堆叠上方或下方的托盘的相应凹进接合,以使它们相对于彼此定位。目前,这些托盘是专门用手堆叠的。
拣货的另一个问题是目标货盘上的产品必须以特定顺序定位,以便例如能够将产品置于零售商店的货架上而不必来回驱动。为此,折扣店通常按照消费者也熟悉的特定顺序将他们的产品放在他们的售货处,以便消费者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产品。因而,包装/产品必须根据售货处的这种放置而定位在目标货盘上。
迄今为止,这项复杂的作业只能由经验丰富的拣货员解决。如下所述的机器解决方案不适用于这种作业。
US 8,074,431 B1示出了一种装载系统,其中产品通过供给输送机供给,然后借助于夹持头堆积在格栅上。产品在格栅上逐层排列,然后在建立级/层之后转移到目标货盘上。原则上,这种解决方案还使得能够在格栅上形成多层产品堆叠,然后将其整体转移到目标货盘上。
在存在具有不同尺寸并因而具有不同堆叠凸起位置的产品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这种自动化解决方案,因为按上述顺序的逐层结构排除了堆叠凸起相对于不同产品类型的堆叠凹进的相对定位。
US 2010/0146907A1公开了一种装载系统,其中使用可分离的装载板代替格栅,在其上逐层或逐级放置产品,然后将其转移到目标货盘。这种装载系统具有与上述解决方案相同的缺点。
在JP 2011 251 837 A中,示出了具有叉头的装载系统,这种叉头不适合于上述类型的拣取作业。
在US 2008 267 759中,示出了一种装载系统,其中产品直接逐级储存在目标货盘上。
DE 10 2013 003 768 E1示出了一种带有叉头的装载系统,这种叉头可以配备有刀刃。这种叉头(诸如上文针对JP 2011 251 837 A所述)不适合于完成开头所述的拣取作业,而是优选地用于干货(dry goods)。
WO 2012/019591 A2示出了一种装载系统,其中夹持交易单位/产品的周边的夹持头与堆叠装置相互作用,堆叠装置具有倾斜的基础表面和用于堆叠拣取货物的对中杆(centering 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伯特·费纳;路德维希·布兰德穆勒,未经赫伯特·费纳;路德维希·布兰德穆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69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