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声展开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5563.2 | 申请日: | 2017-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1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伯恩特·博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姆尼欧声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S3/00 | 分类号: | H04S3/00;H04R3/12;H04S5/00;H04R5/04;H04S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蔡利芳;王漪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声 立体声声道 声道 声源 立体声信息 立体声再现 处理算法 感知位置 固有问题 声学环境 提取信号 提取信息 心理声学 线索 整形 投射 馈入 声场 延迟 三维 大脑 耳朵 发送 听众 分组 创建 运作 | ||
立体声展开技术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立体声再现中的固有问题:利用现代DSP技术从左(L)立体声声道和右(R)立体声声道中提取信息来创建多个新声道,所述新声道馈入处理算法中。立体声展开技术通过以下方式运作:以常规方式向听众发送普通立体声信息以非常精确地建立声场中表演者的感知位置,然后向前以及在其他方向上投射经延迟和经频率整形的提取信号,以为耳朵和大脑提供额外的基于心理声学的线索。所述额外的线索产生了细节和透明性增加的感觉,并且建立了声源和执行所述声源的声学环境的三维属性。此外,所述的増强分组也是可以根据本发明进行具体实施的一个方面。
我们通常认为作为用于录制和再现声音的现代立体声技术实际上已经在1931年由Alan Blumlein发明,并且立体声背后的众所周知的原理在近一百年中没有发生变化。在录音侧上已经尝试了关于麦克风放置和麦克风与不同拾音型样的组合的许多变型。已经测试了更多或更少的所有可想象得到的变型,并且一些特别成功的构型由于异常良好的结果而获得了普及。原始Blumlein八字形麦克风成角度对是这些良好配置之一,并且其现在仍经常使用。类似地,已经测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扬声器构型的立体声再现,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用原始的Blumlein理念,而没有显著变化。
很难想象任何其他科学领域一直保持为静态的,而无对其原理的任何显著改变。在许多现代产品和实践中,小型计算机的可用性已完全改变了它们操作的方式,并大大扩展了它们的性能包络。仍然,立体声保持相同而没有变化。
立体声技术中有可应用改进的两个独立目标片段,即录音和/或再现。我们已经拥有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品质立体声录音的传统,并且我们的整个行业都与录音、存储和分发音乐的特定方式密切相关。显然,录音侧上的任何变化将会在录音可以被采用和变得广泛分发给音乐听众之前面临巨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对再现的改进如果使用普通录制的音乐,则不会面临此类障碍并且可以由期望改进的任何人使用。
立体声展开技术的目标是立体声再现,并且大大提高了收听体验,使回放更加逼真化和可信。我们的立体声录音缺失除一些从左到右的定位线索以外的所有空间信息。立体声扬声器和听音室共同工作以在我们面前创建三维声音舞台的感觉,但是这只是由扬声器和听音室一起创建的错觉,其不是被编码在立体声录音中的事物。传统的扬声器将声音舞台的大小和声音舞台中的器械扩展到扬声器自身的大小。
最高品质的操作仍然只需要两个扬声器,而不需要像多声道音频中那样将多个扬声器散布于听音室四周。这还使小扬声器的声音像大扬声器一样;声音舞台的大小不再与扬声器的大小相关联。之前,小扬声器总是听起来像小扬声器,与大扬声器相比投影声音舞台的更小声像。
立体声展开技术创建组装有三维声源的三维声音舞台,所述三维声源在连续真实发声声学环境中产生声音,所述声音可由人脑解释。在立体声展开技术的具体实施中的一者中,立体声展开技术还使用耳机作为再现设备来起作用。
如预期的,音频DSP领域中提出了用于解决在声音再现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大量现有技术。它们都使用相同的基本DSP构造块,如IIR滤波器、FIR滤波器、延迟、左减右提取算法等,但具有不同的最终结果。考虑到现有技术,变得显而易见的是,在该领域中有三个主要群组可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与立体声展开技术相关。
第一,有现有技术概述了用于实现更广的立体声图像的方法。这些现有技术主要集中于这样的立体声扬声器,所述立体声扬声器具有定位为在物理上靠在一起的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甚至可能在单个音箱中具有定位为在物理上靠在一起的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这些现有技术都旨在加宽立体声图像并减轻因密集的立体声扬声器而出现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姆尼欧声音有限公司,未经奥姆尼欧声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5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