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4701.5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崔相佑;俞炳秀;金官泰;申楠镐;张修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POSCO |
主分类号: | G01B17/02 | 分类号: | G01B17/02;G01N3/56;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王艳江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壁 连杆部件 测量 传感器部件 移动传感器 端部连接 操作杆 受限制 与操作 磨损 穿过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该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包括:主体,操作杆穿过该主体;连杆部件,该连杆部件用于将主体与操作杆的一个端部连接;以及传感器部件,该传感器部件在连杆部件的一个侧部处设置成根据连杆部件的旋转而移动,从而能够通过移动传感器的位置而测量冷却壁的突出部分处的厚度,并且能够不受限制地从磨损的早期阶段测量冷却壁的剩余厚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测量安装在高炉的钢壳体内且用作冷却单元的冷却壁的剩余厚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工业中,高炉是下述设备:作为主要原料的铁矿石与作为燃料的煤以烧结矿和焦炭的形式被装载在该设备中,并且氧化铁通过还原反应生成为熔融状态的生铁,例如铁水。
这种高炉包括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布置在高炉的用以保护炉体免受降落的燃料和原料或高热度的热空气和反应热的影响的钢壳体、即外壁的内部。冷却壁(stave)被使用作为这样的冷却单元。
然而,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高生产率时冷却壁的磨蚀加速,并且冷却壁内部的冷却水管可能发生损坏,这导致了冷却水流入高炉中,从而使高炉的温度降低。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已经寻求措施来测量冷却壁的厚度并获取磨损程度,以防止冷却水流出并进入高炉中,进而提高高炉的生产率和性能。
在由本申请人提交的、标题为“用于测量熔炉的冷却壁的厚度的设备以及使用该设备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方法”的韩国专利公开公报No.2012-0065119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高炉中的冷却壁的厚度的技术。该技术公开的是,为了即时(on-line)监测冷却壁在厚度方向上的磨蚀,在冷却壁的冷却水管中安装传感器部件,该传感器部件用于实时测量冷却壁的剩余厚度。
然而,在上述技术中,在冷却壁的位于供水管和排水管与冷却壁的冷却水管的交叉部处的前表面中设置有槽(groove)的情况下,由于传感器部件的超声波接收最先到达的信号,可能测量到的是槽的较薄的厚度而不是整个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未提供所关注的剩余厚度而是提供了比实际剩余厚度薄得多的测量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冷却壁的厚度可以通过移动传感器部件被至少部分地测量。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包括:主体,操作杆穿过该主体;连杆部件,该连杆部件将操作杆的一个端部与主体连接至彼此;以及传感器部件,该传感器部件安装在连杆部件的一个侧部上以通过连杆部件的旋转而移动。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移动传感器部件的位置时,冷却壁的突出部分中的厚度可以被测量,从而不受限制地从磨损的初期测量冷却壁的剩余厚度。
详细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冷却壁的前表面的凹凸结构的限制被消除,并且冷却壁的大致剩余厚度可以被测量。因此,冷却壁的磨损程度可以被可靠地测量,从而显著提高高炉的性能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和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应用于高炉时的使用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6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用于测量冷却壁的厚度的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POSCO,未经株式会社POSCO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4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测定装置和三维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三维数据制作方法以及三维数据制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