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性薄膜、触摸面板传感器及触摸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3211.3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3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昭子;大津晓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H01B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志楠;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性 薄膜 触摸 面板 传感器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见性优异的导电性薄膜。并且,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触摸面板传感器及触摸面板。本发明的导电性薄膜具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配置于基板上,且由线宽0.5μm以上且小于2μm的金属细线构成,其中上述金属细线形成网格图案,上述金属细线的线宽Lμm与上述网格图案的开口率A%满足式(I)的关系,在波长550nm处的上述金属细线的反射率为80%以下,式(I):70≤A<(10‑L/15)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性薄膜、触摸面板传感器及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在基板上配置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导电部的导电性薄膜被使用于各种用途中。例如,近年来,伴随触摸面板在移动电话或移动游戏设备等中的搭载率的上升,作为能够多点检测的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用,导电性薄膜的需求迅速扩大。
对如上所述的导电性薄膜要求优异的导电性及透明性,因此广泛使用利用铟锡氧化物(ITO)来制作的ITO薄膜。
此时,从电阻较低、低成本等观点考虑,作为ITO薄膜的替代,具有金属细线的导电性薄膜受到瞩目。
作为如上所述的具有金属细线的导电性薄膜,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内容:导电部的线宽(conductor trace width)为0.5~5μm,具有开口率(open area fraction)90.5~99.5%的图案(权利要求1)。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内容:“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具有沿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导电图案,上述导电图案是由以金属细线所形成的多个第1格子和以尺寸大于上述第1格子的金属细线所形成的多个第2格子组合而构成,由上述第 2格子构成的第2格子部沿上述一方向排列,由上述第1格子构成的第1格子部与上述第2格子部以非连接的状态配置,所述第1格子部沿与上述一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排列,且以规定间隔进行设置”(权利要求1)。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817938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39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形成有金属细线的导电性薄膜具有上述优点,另一方面,适用于触摸面板时,金属细线的网格图案容易被观察者视觉辨认(可见性的下降)。如此,金属细线被观察者视觉辨认的现象有时被称作为“线可见”或“图案可见”。
因此,为了提高金属细线的可见性,可以考虑将金属细线的线宽减小至专利文献1及2中所记载的程度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对如专利文献1及2中所记载的形成有线宽小的金属细线的导电性薄膜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得到了金属细线的可见性无法充分得到改善而有改良的余地的见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见性优异的导电性薄膜。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触摸面板传感器及触摸面板。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金属细线的线宽与以金属细线所形成的网格图案的开口率满足规定的关系,且金属细线的反射率为规定值以下,可得到可见性优异的导电性薄膜,并实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导电性薄膜,其具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配置于基板上且由线宽 0.5μm以上且小于2μm的金属细线构成,其中,
上述金属细线形成网格图案,
上述金属细线的线宽Lμm与上述网格图案的开口率A%满足式(I)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3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