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2931.8 | 申请日: | 201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 发明(设计)人: | L·迈内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峻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J13/00 | 分类号: | D02J13/00;D01F9/32;F27B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殷玲;吴鹏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 ||
一种用于氧化处理纤维的氧化炉,该氧化炉特别用于制造碳纤维,该氧化炉包括:壳体(12),其具有内部空间(14),该内部空间除了用于纤维(22)的穿过区域(18,20)之外是气密的。在壳体(12)的内部空间(14)中设有过程室(28)。存在导向辊(34),该导向辊将纤维(22)呈纤维毯(30)状并列且蛇形回旋地引导经过过程室(28),其中,纤维毯(30)在相互对置的导向辊(34)之间跨接成各一个平面,其中,在所述平面上方和下方规定内部空间(14)的各一个子空间(38)。过程室(28)在布置在壳体(12)的吹入端部(44)上的初级吹入装置(46a)和初级抽出装置(50)之间延伸,其中,借助于初级吹入装置(46a)能将初级气体这样吹入子空间(38)中,即,过程气体沿过程流动方向(50)通流过程室(28)。借助于流动密封装置(84)能在初级吹入装置(46a)的背离过程室(28)的一侧上将次级气体通过次级吹入装置(46b)吹入子空间(38)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氧化处理纤维的氧化炉,该氧化炉特别用于制造碳纤维。
背景技术
在这种由市场已知的氧化炉中,吹入装置例如包括多个吹入箱,工作气氛从所述多个吹入箱进入过程室中。由初级抽出装置抽出的过程空气借助于回路中的循环装置引导到初级吹入装置并且在此经受空气调节。
如果初级抽出装置被布置在和吹入端部对置的氧化炉端部上,那么在本技术领域中涉及一种根据“端到端”原理工作的氧化炉。这表示,过程空气从氧化炉的一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被引导经过过程室。这种“端到端”氧化炉例如由EP 0 848 090 B1已知。
这种“端到端”氧化炉的优点在于,仅利用一个循环装置就能在整个过程室上实现纤维的非常均匀的环流和流入;结构方面的费用相对较低。
然而在“端到端”氧化炉中很难防止以下情况:经过穿过区域在壳体的吹入端部上既有被污染的过程空气向外到达氧化炉的环境中,又有冷空气从氧化炉的环境以不期望的方式流入过程室中。
在氧化炉的高度上方,在运行时形成压力梯度,该压力梯度由于在过程室中通过流动的过程空气产生的负压与热的压力梯度的叠加而产生,热的压力梯度通过上升的热过程空气产生。通过产生的压力梯度,一方面有害空气经过穿过区域在氧化炉的上方部分中到达外界,另一方面冷空气从炉环境经过穿过区域在氧化炉的下方部分中被吸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氧化炉,在其中可靠地防止这种不期望的流动。
所述目的在开头所述类型的氧化炉中实现,该氧化炉包括:
a)壳体,其具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除了用于纤维的穿过区域之外是气密的;
b)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过程室;
c)导向辊,所述导向辊将纤维呈纤维毯状并列且蜿蜒/蛇形回旋地引导经过过程室,其中,纤维毯分别在相互对置的导向辊之间跨接成一平面,其中,在所述平面上方和下方分别规定内部空间的子空间;
d)初级吹入装置和初级抽出装置,所述初级吹入装置布置在壳体的吹入端部上,过程室在初级吹入装置和初级抽出装置之间延伸,其中,借助于初级吹入装置能将初级气体这样吹入子空间中,即,过程气体沿过程流动方向通流过程室,其中,
e)设有流动密封装置,借助于该流动密封装置能将次级气体通过次级吹入装置吹入子空间中,该次级吹入装置位于初级吹入装置的背离过程室的一侧上。
本发明基于以下认识:借助于次级气体流动(其规定除了初级气体流动之外的被吹入的次级流动)可以建立一种对流,通过该对流可以使上述压力梯度近似均匀,从而在吹入端部上不再有压力梯度存在并且产生流动密封,从而不再有有害空气向外流动以及不再有冷空气从炉环境流动到其内部空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峻有限公司,未经元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轮胎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周向连续和可收缩织物套管及其构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