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2718.7 | 申请日: | 2017-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3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松尾幸祐;田中敦史;中岛伸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2/57;H01R12/78;H01R12/79;H01R13/24;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陆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具备:第一连接器(100),其具有排列于基材(110)上的第一电连接部件(120);第二连接器(200),其在基材(210)上与第一电连接部件(120)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二电连接部件(220)。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还在互相相对的位置具有卡合部件(130、230)。第一电连接部件(120)具备具有弹性的凸部(122)和配置于凸部的前端部的第一电极(121)。第二电连接部件(220)具备凹部(222)和配置于凹部的底部的第二电极(221)。至少第一连接器的基材(110)和第二连接器的基材(210)中的一方具有柔性。而且,在使卡合部件(130、230)卡合后的状态时,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221)接触,并且凸部(122)和凹部(222)以防止水向上述第一电极(121)与上述第二电极(221)的接触点浸入的方式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佩戴于衣服或身体等的装置将电信号输出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从佩戴于衣服或身体等的装置将电信号输出的连接器,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等。将专利文献1的图2示于图1。另外,专利文献1的摘要中,作为课题记载了“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对穿戴感及耐久性造成破坏的连接器。”,并且作为解决方案,记载了“揿纽式连接器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第一布1;具有导电性的第二布2;将第一布1的另一端和第二布2的另一端以可拆装的方式机械及电连接的揿纽3。该揿纽3由子揿纽4和母揿纽5构成,该子揿纽4与第一布1机械及电连接、且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组成,该母揿纽5与第二布2机械及电连接、且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组成。”。另外,作为树脂制的卡扣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2、3的技术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5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5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55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无论针对佩戴于衣服或身体等上的可穿戴设备用连接器与否,电连接部件均不具有防滴构造(防止水滴附着的构造)。因此,存在如下课题:电连接部件容易因生活环境中附着的水滴等而劣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至少具有生活环境下的防水性的连接器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具备:第一连接器,其具有排列于基材上的第一电连接部件;第二连接器,其在基材上与第一电连接部件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二电连接部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还在互相相对的位置具有卡合部件。第一电连接部件具备凸部和第一电极,该凸部具有弹性,该第一电极配置于凸部的前端部。第二电连接部件具备凹部和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配置于凹部的底部。至少第一连接器的基材和第二连接器的基材中的一方具有柔性。在使卡合部件卡合后的状态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并且凸部和凹部以防止水向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接触点浸入的方式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通过第一电连接部件和第二电连接部件容易进行定位和确保水密性,因而,至少具有生活环境下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图2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器的平面图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器的背面图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二连接器的平面图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二连接器的背面图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组合物
- 下一篇:轧制用辊外层材料和轧制用复合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