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化学电池的电极的添加剂材料、双层电容器和这种电极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2339.8 | 申请日: | 2017-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3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D·魏因加特;J·米肖-伯恩罗希纳;T·哈克;D·萨穆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利氏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9/042 | 分类号: | H01G9/042;H01G11/24;H01G11/38;H01G11/42;H01M4/133;H01M4/62;H01M10/0525;H01M4/58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唐秀玲;林柏楠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化学 电池 电极 添加剂 材料 双层 电容器 这种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化学电池的电极的添加剂材料,其包含由碳组成的导电添加剂颗粒,其特征在于碳添加剂颗粒具有1至20μm的平均粒径并包含中孔和大孔,所述中孔和大孔形成具有互连的孔的三维孔结构,其中碳添加剂颗粒具有小于20%的微孔率-基于孔尺寸最大为1000nm的孔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材料,其特征在于碳添加剂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0至600m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加剂材料,其特征在于碳添加剂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60至150m2/g。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材料,其特征在于碳添加剂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材料,其特征在于碳添加剂颗粒具有60-85%的总孔隙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材料,其特征在于碳添加剂颗粒的孔隙率由250至700nm的平均孔宽度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材料,其特征在于孔径为10至1000nm的孔构成大于0.2cm3/g的累积孔容。
8.一种双层电容器,其中两个电极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布置,提供有电连接,由隔板隔开并被电解质润湿,其中至少一个电极包含微孔碳、活性材料、由导电碳添加剂颗粒组成的添加剂材料和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添加剂材料包含由碳组成的导电颗粒,所述导电颗粒具有1至20μm的平均粒径并包含中孔和大孔,所述中孔和大孔形成具有互连的孔的三维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活性材料由初级颗粒形成,初级颗粒的平均初级粒径比碳添加剂颗粒的平均粒径大至少3倍,其中平均初级粒径不大于3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活性材料颗粒的平均初级粒径为20至30μm,碳添加剂颗粒的平均粒径为7至1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极以4-7重量%的比例包含碳添加剂颗粒。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极具有厚度为至少100μm的电极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极具有厚度为至少150μm的电极层。
14.一种制造双层电容器用电极的方法,其中加工活性材料的起始物质、添加剂材料和粘合剂以形成糊剂,处理所述糊剂以形成电极材料层,其特征在于使用碳的导电颗粒作为添加剂材料,其颗粒具有1-20μm的平均粒径并包含中孔和大孔,所述中孔和大孔形成具有互连的孔的三维孔结构,其中颗粒具有小于20%的微孔率-基于孔尺寸最大为1000nm的孔容。
15.生产硫-铅蓄电池中的电极板的方法,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材料,所述添加剂材料具有40至600m2/g的BET比表面积。
16.生产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的方法,其中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添加剂材料,所述添加剂材料具有60至150m2/g的BET比表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利氏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贺利氏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3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为逻辑信道分配资源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下一篇:奥氏体系不锈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