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组件和阀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2086.4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3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H.弗里斯;R.吕德斯;U.G.比尔巴尔;A.O.克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组件(12),尤其用于密封在流体供给通道(14)与阀元件(16)之间的通路,该密封组件具有用于相对流体供给通道(14)密封的引导套筒(18)、用于相对阀元件(16)密封的在轴向(26)上相对于引导套筒(18)可移动的密封套筒(20)、以及用于在轴向(26)上将引导套筒(18)和密封套筒(20)压离彼此的预紧元件(22)。此外,引导套筒(18)具有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引导管(28)和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密封件(30)。在此,密封件(30)设立成相对密封套筒(20)和/或相对流体供给通道(14)密封引导管(28)。此外,密封件(30)固定地与引导管(28)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组件,尤其用于密封在流体供给通道与阀元件之间的通路,所述密封组件具有:用于相对所述流体供给通道密封的引导套筒;用于相对所述阀元件密封的密封套筒,其在轴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套筒移动;和用于在所述轴向上将所述引导套筒和所述密封套筒压离彼此的预紧元件。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这样的密封组件的阀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燃机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冷却的冷却剂循环,其中,冷却剂例如可通过带有换热器的第一冷却剂路径或通过不带换热器的第二冷却剂路径被导引。为了调节待通过不同的冷却剂路径导引的冷却剂量通常设置有阀组件诸如旋转滑阀。阀组件具有可调整的阀元件诸如旋转滑块(Drehschieber),其在第一阀位置中释放在流体供给通道与第一流体导出通道之间的通路并且在第二阀位置中释放在流体供给通道与第二流体导出通道之间的通路。阀元件的中间位置也是可能的,例如以便可调整最佳的冷却剂温度。在相应的阀位置中须负责使流体供给通道的面向阀元件的端部密封地贴靠在阀元件处,从而防止冷却剂前侵至阀组件的非为此所设置的区域(诸如电气构件)及其损坏。此外,在关闭的阀位置中应没有冷却剂能从流体供给通道经过阀元件进一步前侵到阀组件中并且反之亦然。为了该目的,通常设置有在可运动的阀元件与流体供给通道的端部之间起作用的密封组件。
传统的密封组件具有金属的引导套筒、预紧元件、弹性体密封环和由塑料构成的密封套筒。在此存在三个在原理上可能的泄漏路径,在这些泄漏路径上流体在途中可从流体供给通道漏出至阀元件。第一可能的泄漏路径存在于阀元件与密封套筒之间。另外,第二可能的泄漏路径存在于引导套筒与密封套筒之间。第三可能的泄漏路径存在于引导套筒与流体供给通道之间。
引导套筒和密封套筒至少逐段地彼此重叠并且相对于彼此在轴向上可运动。在此,预紧元件将引导套筒和密封套筒压离彼此。借助于预紧元件将密封套筒压向阀元件,以便密封第一可能的泄漏路径。另外,借助于预紧元件将引导套筒压向流体供给通道,以便密封第三可能的泄漏路径。
弹性体密封环密封在引导套筒与密封套筒之间的第二可能的泄漏路径。由于弹性体密封环的使用,产生密封组件的复杂的装配。
文件DE 10 2015 216 498 A1说明了一种密封组件,在其中放弃了弹性体密封环。然而对于在此所说明的密封组件,当不仅引导套筒而且密封套筒具有相同的材料时,是有利的,由此在密封组件的温度变化时引导套筒和密封套筒同样地改变并且如此缝隙尺寸或密封效果保持恒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组件,在其中简化密封组件的装配并且在其中对于引导套筒和密封套筒可应用不同的材料。同样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相应的密封组件的阀组件。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密封组件来实现,该密封组件尤其用于密封在流体供给通道与阀元件之间的通路,所述密封组件具有:用于相对所述流体供给通道密封的引导套筒;用于相对所述阀元件密封的密封套筒,其在轴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套筒移动;和用于在所述轴向上将所述引导套筒和所述密封套筒压离彼此的预紧元件;所述引导套筒具有由第一材料构成的引导管和由第二材料构成的密封件,其中,所述密封件设立成相对所述密封套筒和/或相对所述流体供给通道密封所述引导管,并且其中,所述密封件固定地与所述引导管连接。此外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带有这样的密封组件的阀组件实现,该阀组件此外具有流体供给通道和阀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