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设备及其中用于将数据分组映射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承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0870.1 | 申请日: | 2017-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4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M·贝里斯特伦;H·维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H04W28/02;H04L47/24;H04W2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于静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设备 其中 用于 数据 分组 映射 无线通信 网络 中的 无线电 承载 方法 | ||
一种无线设备(108)和一种用于将数据分组映射到无线通信网络(100)中的无线电承载的方法。无线电网络节点(RNN)(110)和所述无线设备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操作。所述无线设备5评估数据分组是否与第一组分组过滤器中的分组过滤器和/或第二组分组过滤器中的分组过滤器匹配。当所述数据分组既不匹配所述第一组分组过滤器中的分组过滤器也不匹配所述第二组分组过滤器中的分组过滤器时,所述无线设备将所述数据分组映射到默认的无线电承载。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无线设备及其中的方法。特别地,本文的实施例涉及将数据分组映射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承载。
背景技术
诸如终端或无线设备的通信设备也被称为例如用户设备(UE)、移动终端、无线终端和/或移动台。这种终端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或蜂窝通信网络(有时也称为蜂窝无线电系统或蜂窝网络)中无线地通信。例如,可以在两个无线设备之间、在无线设备和普通电话之间和/或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以及可能包括在无线通信网络内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在无线设备和服务器之间执行通信。
上述终端或无线设备还可以被称为具有无线能力的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膝上型电脑或平板电脑,仅举几个例子。本上下文中的终端或无线设备可以是例如便携式、包可存储式、手持式、计算机组成的或车载移动设备,能够经由RAN与另一实体(例如另一终端或服务器)进行语音和/或数据通信。
蜂窝通信网络覆盖被划分为小区区域的地理区域,其中每个小区区域由接入节点服务,接入节点诸如基站,例如无线基站(RBS),有时可称为例如“eNB”、“eNodeB”、“NodeB”、“B节点”、“gNB”、“gNodeB”或基站收发信台(BTS),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和术语。基于传输功率从而也基于小区大小,基站可以是不同的类,例如宏eNodeB、家庭eNodeB或微微基站。小区是由基站站点处的基站提供无线电覆盖的地理区域。位于基站站点的一个基站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小区。此外,每个基站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通信技术。基站通过在射频上操作的空中接口与基站范围内的终端或无线设备通信。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表达下行链路(DL)用于从基站到移动站的传输路径。表达上行链路(UL)用于相反方向的传输路径,即从移动站到基站。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中,可以被称为eNodeB或甚至eNB的基站可以直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
编写3GPP LTE无线接入标准是为了支持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业务的高比特率和低延迟。在LTE中所有数据传输都由无线基站控制。
E-UTRA是3GPP用于移动网络的长期演进(LTE)升级路径的空中接口。它是演进UMTS陆地无线接入的首字母缩写,也称为长期演进(LTE)上的3GPP工作项(在3GPP LTE规范的早期草案中也称为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UTRA))。E-UTRAN是演进的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络的初始版本,并且是E-UTRA、UE和eNodeB的组合。
在E-UTRA中,通过将需要不同处理的分组映射到不同的无线电承载上来实现服务质量。随后,通信网络和无线设备(例如UE)服务这些无线电承载,使得映射到所述承载的分组观察服务质量,例如针对该服务和承载配置的延迟、丢失率等。
在LTE中,分组到无线电承载的映射是通过分组过滤器实现的。这些分组过滤器允许按照源地址、目的地地址、源端口号、目的地端口号和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来过滤分组。例如,过滤器可以匹配到指示其IP报头中的某个源地址的分组,即,源自某个服务器的所有分组。或者,过滤器可以被配置为匹配去往特定端口号的所有分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0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