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接线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0166.6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3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北幸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16 | 分类号: | H02G3/16;B60R16/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兆阳;苏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 ||
电接线箱(10)具备:连接器外壳(60),与对方连接器外壳(81)嵌合;端子(50),保持于端子保持部(63),端子保持部(63)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外壳(60);第一基板(20),与所述端子(50)中的从所述端子保持部(63)向嵌合方向的相反侧伸出的伸出部(53)侧的端部连接;第二基板(30),与所述第一基板(20)相向;及发热元件,搭载于所述第二基板(30),并且配设于所述伸出部(53)的附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线箱。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从共同的车载电源将电力分配到各电子组件的单元,一般公知一种由多根汇流条构成配电用电路、并向配电用电路装入开关元件等而成的电接线箱。作为收容于这些电接线箱的电路结构体的一个例子,有日本特开2005-151617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路结构体。在该电路结构体中,电路基板与使该电路基板的热散热到外部的散热部件重叠。
但是,根据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元件,有时发热量多。在这样的发热量多的电子元件(发热元件)的附近,需要使更多的热集中地进行散热。然而,在日本特开2005-151617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电路结构体中,散热部件重叠于电路基板整体,能够使整体的热散掉,但另一方面,无法集中地对基板内的特定部位进行散热。因此,在日本特开2010-180702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中,公开了如下构造:将以与元件接近的方式突出的凸台部设置于壳体或者罩,并将绝缘性的传热部件涂敷到该凸台部,从而将元件的热传递给壳体或者罩。而且,在该控制装置中,将与端子接近的凸面设置于壳体或者罩,将传热部件也涂敷到该凸面,从而经由端子将壳体或者罩的热传热到连接于端子的线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1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07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0-180702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中,为了将元件的热传热到壳体或者罩,需要设置突出的凸台部、凸面,成为设计上的制约。另外,由于需要将粘接剂等传热部件涂敷到凸台部、凸面,所以作业工时增加,为了使凸台部、凸面可靠地抵接而传递热,还需要提高定位的精度,消耗时间劳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接线箱具备:连接器外壳,与对方连接器外壳嵌合;端子,保持于端子保持部,所述端子保持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第一基板,与所述端子中的从所述端子保持部向与所述对方连接器外壳嵌合的嵌合方向的相反侧伸出的伸出部侧的端部连接;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及发热元件,搭载于所述第二基板,并且配设于与所述伸出部接触的位置或者所述伸出部的附近。
根据这样的结构,将发热元件搭载于与端子的伸出部接触的位置或者伸出部的附近。因此,由发热元件产生的热能够经由端子的伸出部而使热散出到连接有端子的第一基板。另外,在与对方连接器进行嵌合时,能够使热经由端子从连接于对方端子的电线散出。并且,由于在发热元件的附近有端子,从而能够使发热元件的热集中地进行散热。另外,由于散热量提高,所以能够实现电子元件的高密度配置。而且,由于是将发热元件配设于与端子的伸出部接触的位置或者端子的伸出部的附近这样的简单结构,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提升散热效率。
作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接线箱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为以下的结构。
也可以构成为,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向所述发热元件的附近延伸出壁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热经由壁部传递到连接器外壳,能够使热经由连接器外壳进行散热,能够进一步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0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