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多孔膜、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微多孔膜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9709.2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3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石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26 | 分类号: | C08J9/26;C08J9/00;H01M50/417;H01M50/491;H01M50/49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志楠;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微多孔膜,其平均膜厚为15μm以下,其特征在于,在4.0MPa压力下以80℃的温度进行了10分钟的加热压缩处理时,下式求出的相对阻抗A为140%以下,并且膜厚12μm换算的穿刺强度为4000mN以上,
相对阻抗A=(所述加热压缩处理后于80℃测定的阻抗)/(加热压缩处理前于室温测定的阻抗)×100
含有大于2质量%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成分,并且
所述微多孔膜通过下述制造方法制得,该制造方法包括:
(a)对含有聚烯烃树脂和孔形成材料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的挤出工序;
(b)将所述(a)工序得到的挤出物成型为片状的片成型工序;
(c)将所述(b)工序得到的片状成型物进行至少两次、至少不同轴向上拉伸的第一拉伸工序;
(d)从所述(c)工序得到的拉伸片提取孔形成材料的提取工序;以及
(e)将所述(d)工序得到的片进行至少一次、至少一个轴向上拉伸的第二拉伸工序;
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同时满足下述(i)~(iii),
(i)(c)工序是将片状成型物分别在片传送方向(MD方向)和片宽度方向(TD方向)上各至少拉伸一次的第一拉伸工序,
(c)工序中的MD拉伸倍率与TD拉伸倍率满足下式(1-1)、(1-2),
TD拉伸倍率≧MD拉伸倍率-α····式(1-1)
α=2.0··············式(1-2)
(ii)(c)工序中首先实施的第一轴拉伸的拉伸温度(T1)和此后实施的第二轴拉伸中的最高拉伸温度(T2)满足下式(2-1)、(2-2),
T1-T2≧β···式(2-1)
β=2·······式(2-2)
(iii)(e)工序中的拉伸温度(D(T))满足下式(3-1)、(3-2),
SDT-D(T)≦γ····式(3-1)
γ=12········式(3-2),
其中,SDT为闭孔温度,单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阻抗A为13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式求出的相对阻抗比例C为135%以下,
相对阻抗比例C=(相对阻抗A/相对阻抗B)×100
其中,相对阻抗B如下式所示,
相对阻抗B=(所述加热压缩处理后于室温(25℃)测定的阻抗)/(加热压缩处理前于室温测定的阻抗)×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阻抗比例C为13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透气阻力度为400秒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于105℃暴露8小时后的热收缩率为5%以下、平均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3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满足闭孔温度为140℃以下且/或满足通过升温透气度法得到的闭孔温度与熔断温度的温度差为1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平均孔径为0.1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含有5质量%以上的分子量为100万以上的聚乙烯成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在对微多孔膜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有在亚微米尺度上为梯状结构、在微米尺度上呈三维网眼状结构的混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97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