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道竞争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8852.X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5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庄宏成;徐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道 竞争 方法 基站 终端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竞争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若基站检测到信道处于忙碌状态的相关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基站向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竞争参数;若基站接收到的竞争结果为信道竞争失败,基站调整竞争参数得到新的竞争参数后,将其发送给终端设备,直至终端设备信道竞争成功为止。该方法提高了基站的信道接入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竞争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免许可频谱上的资源共享是指对特定频谱的使用只规定发射功率、带外泄露等指标上的限制,以保证共同使用该频谱的多个设备之间满足基本的共存要求,而不限定无线电技术、运营企业和使用年限,但也不保证其上的业务质量。为了避免多个设备使用免许可频谱时带来的同频干扰对传输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部分国家地区的法规定义了先听后发(Listen-Before-Talk,简称LBT)的信道接入机制,要求发送节点在发送信息之前先进行信道侦听(该信道即为免许可频谱),即空闲信道评测(Clear Channel Assessment,简称CCA)。当发送节点检测到信道空闲时,称之为该发送节点成功抢占到信道;反之当发送节点检测到信道被占,则不发送信号,直到下次CCA成功抢占到信道。以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法规为例,LBT包含两种侦听策略:基于帧的设备(Frame Based Equipment,简称FBE)和基于负载的设备(Load Based Equipment,简称LBE)。针对LBE,其规定了一个回退机制,当发送节点进行CCA检测并检测到信道被占用或发送节点结束信道占用之后都会进入一个扩展CCA(即进入一个回退窗口时长内),该扩展CCA对应一个计数器。在该扩展CCA中,发送节点每隔CCA时长进行一次信道侦听,如果检测到信道空闲,则将计数器减一,直到扩展CCA的计数器归零后,发送节点再次占用信道发送业务。
如图1所示,许可频谱辅助接入(License Assisted Access,简称LAA)小区1和LAA小区2分别与LAA小区0处于彼此的侦听范围之内,但是LAA小区1和LAA小区2处于彼此的侦听范围之外,即LAA小区1和LAA小区2彼此之间无法侦听到对方是否在发送数据。当LAA小区1释放所占用的信道时,其在回退窗口时长内侦听不到LAA小区2正在发送数据,因此在该回退窗口时长对应的计数器归零后,LAA小区1可以继续占用信道发送数据,LAA小区2亦然。由图1可以看出,回退窗口时长通常远小于数据发送时长,因此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LAA小区1和LAA小区2的信道释放时间互相处于对方的数据发送时间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数据传输接力”,导致LAA小区0长时间竞争不到信道。
为了解决上述LAA小区0长时间竞争不到信道的问题,现有技术在LAA小区0长时间无法竞争到信道时,LAA小区0指示其所服务的用户设备侦听信道(即侦听上述免许可频谱),并在UE侦听到信道空闲后发送填充信号,以告知其他小区当前信道已经被占用,从而降低其他小区接入信道的概率,减少出现“数据传输接力”的情况,以提高小区0接入信道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LAA小区0所服务的UE侦听不到空闲信道,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仍然无法解决LAA小区0长时间竞争不到信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竞争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用以解决对于长时间竞争不到信道的小区,现有技术采用该小区所服务的终端设备辅助该小区接入信道时,如果该终端设备侦听不到空闲信道,依然会导致该小区仍然无法接入信道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竞争的方法,包括:
若基站检测到信道处于忙碌状态的相关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基站向基站服务的终端设备发送竞争参数;该竞争参数用于指示基站服务的终端设备根据竞争参数竞争信道;
若基站从该基站服务的终端设备上接收到的竞争结果为信道竞争失败,则基站调整该竞争参数得到新的竞争参数,并将新的竞争参数发送给基站服务的终端设备,直至基站服务的终端设备信道竞争成功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8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