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协同杀真菌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45709.5 | 申请日: | 2017-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1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蒂莫西·布里斯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P3/00;A01N4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郑斌;陈九洲 |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唑类杀真菌剂 嗜球果伞素 吡啶甲酰胺 结晶变体 杀真菌剂 啶酰菌胺 联苯基 无水 杀真菌组合物 协同杀真菌 处理植物 真菌感染 真菌 施用 预防 表现 | ||
提供了表现出协同作用的杀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作为组分(A)的无水2‑氯‑N‑(4′氯[1,1′联苯基]‑2‑基)‑3‑吡啶甲酰胺(啶酰菌胺)的结晶变体II,和作为组分(B)的至少一种三唑类杀真菌剂和/或至少一种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还提供了组分(A)无水2‑氯‑N‑(4′氯[1,1′联苯基]‑2‑基)‑3‑吡啶甲酰胺(啶酰菌胺)的结晶变体II,和组分(B)至少一种三唑类杀真菌剂和/或至少一种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用于预防或处理植物、植物部分或所在地的真菌感染的用途。此外,提供了控制有害真菌的方法,其包含向植物、植物部分或其所在地施用作为组分(A)的无水2‑氯‑N‑(4′氯[1,1′联苯基]‑2‑基)‑3‑吡啶甲酰胺(啶酰菌胺)的结晶变体II,和作为组分(B)的至少一种三唑类杀真菌剂和/或至少一种嗜球果伞素杀真菌剂。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8月4日向英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题为“协同杀真菌组合物”的第1613455.3号英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两种或更多种杀真菌活性组分的协同杀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可用于预防和/或处理植物和植物部分中的真菌感染。本发明还涉及预防和/或处理植物和植物部分中真菌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植物、植物部分或其所在地施用上述活性组分的组合,包括(1)制备协同杀菌组合物;以及(2)将协同杀真菌组合物施用于植物或植物部分或所在地上。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活性组分的组合和协同杀真菌组合物在处理和/或预防植物真菌感染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通用名称为啶酰菌胺的化合物2-氯-N-(4′氯[1,1′联苯基]-2-基)-3-吡啶甲酰胺已经首次在US 5,330,995中进行了描述。熔点为144℃至145℃的无水啶酰菌胺的结晶变体I是已知的。这种结晶变体在US 7,501,384中进行了讨论。
然而,无水啶酰菌胺的结晶变体I在水中难以研磨。因此,直接将该结晶变体I配制成需要研磨/磨细工艺的制剂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这样的制剂(其中该啶酰菌胺材料需要研磨和/或磨细)是,例如粒剂、微囊粒剂、片剂、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片剂、可湿性粉剂(包括用于种子处理的可湿性粉剂),粉剂制剂,以及活性化合物以分散形式存在的制剂,例如悬浮剂、油基悬浮剂、悬乳剂和用于种子处理的悬浮剂。在将该材料配制成悬浮剂(SC)之前,需要将啶酰菌胺的结晶变体I水化。如在US 7,501,384中提出的,无水啶酰菌胺的结晶变体II更适合用于制造需要研磨/磨细工艺的制剂。
基于全世界的单活性直接制剂杀真菌剂的经验表明,目标病原体之间存在高度的抗性发展风险。世界各地已经报道田地作物、水果、蔬菜等中真菌病原体出现抗药性的数量日益增加。采用不同类别杀真菌剂的混合物可以降低对抗性的选择压力。
三唑是一类内吸性杀真菌剂,其进入植物并从施用部位传播到未处理或新生长的区域,从而根除现有的真菌或保护植物免受未来的攻击。三唑类杀真菌剂的作用机理是由于它们干扰生物类固醇的生物合成或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的能力。麦角固醇是膜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并且对于真菌的功能性细胞壁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三唑的应用导致真菌生长异常并最终死亡。
杀真菌活性的三唑是本领域已知的。杀真菌活性的三唑的实例是阿扎康唑、糠菌唑、环菌唑(cyproconazole)、苄氯三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dinicon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M)、氟环唑、乙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呋菌唑、呋醚唑、己唑醇、亚胺唑、种菌唑、叶菌唑(metconazole)、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氯苯喹唑(quinconazole)、硅氟唑、戊唑醇、四氯醚唑、三唑酮、三唑醇、灭菌唑、烯效唑、氨基三唑、联苯三唑醇、咪菌酮、克霉唑、三氟苯唑、多效唑、丁基三唑和1-(4-氟苯基)-2-(1H-1,2,4-三唑-1-基)乙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