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撕裂性无拉伸树脂膜及使用其的包装材料用层叠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45240.5 | 申请日: | 2017-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3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河村悟史;富田次郎;大泽誉史;太田芳弘;原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B32B27/36;B65D65/40;C08L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牟静芳;郑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撕裂 拉伸 树脂 使用 包装材料 层叠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易撕裂性的树脂膜。一种易撕裂性无拉伸树脂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和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的SP值的差为1.1~4.0(cal/cm3)0.5的第2树脂的混合物构成。提供一种在成为热密封面的内层膜20和由间苯二甲酸成分的共聚比率为0~5摩尔%的间苯二甲酸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构成的表层膜30之间具备该易撕裂性无拉伸树脂膜10的包装材料用层叠膜1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撕裂性无拉伸树脂膜、及使用其的包装材料用层叠膜。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作为填充各种药剂或食品等、通过热密封而进行密封的包装材料使用的树脂制的层叠膜。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电灶加热用包装材料,其由以聚酯膜、具有阻隔层的聚酯膜、直线撕裂性聚酯膜、具有热密封性的聚烯烃膜的顺序层叠成的层叠膜构成。
另外,关于贴附剂、特别是在粘合剂层中含有药物的经皮吸收用贴附剂,目前,从保存中的品质保持等的观点出发,使用密闭性的包装材料进行密封包装。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将在粘合剂中含有油状成分的贴附剂用包装材料进行包装时,由于贴附剂接触包装材料的内面而使油状成分吸附或转移至包装材料,粘合剂中的油状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粘合特性发生变化。另外,在经皮吸收用贴附剂的情况下,含有的药物的经皮吸收性的降低或含有药物自身的吸附导致的药理效果的降低等问题被指出。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形成包装材料的内面(专利文献2)。
但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价格高,因此谋求替代其的物质。对此,(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包装材料,其由内层膜及基材膜构成,所述内层膜由具有热密封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构成,所述内层膜的热密封面由间苯二甲酸成分的共聚比率为10摩尔%~20摩尔%的间苯二甲酸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构成。上述(专利文献3)的包装材料防止在贴附剂的粘合剂中所含的油状成分吸附或转移至包装材料,同时具有优异的热密封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1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3051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61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包装材料用层叠膜而言,除上述热密封性等各种特性之外,在开封包装材料时具有良好的开封性(易撕裂性)也是重要的。上述(专利文献3)的包装材料的热密封性优异,但是其撕裂强度比较高,有待于改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适合作为构成上述(专利文献3)的包装材料的一层使用的、具有易撕裂性的树脂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具有易撕裂性的树脂膜的包装材料用层叠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无拉伸膜可解决课题,从而完成了发明,其中,所述无拉伸膜是将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和相对于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为非相溶的具有特定范围的SP值的差的树脂混合成的。即,本发明的要旨如下所述。
(1)一种易撕裂性无拉伸树脂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和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的SP值的差为1.1~4.0(cal/cm3)0.5的第2树脂的混合物构成。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易撕裂性无拉伸树脂膜,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树脂的比例为60重量%~80重量%,第2树脂的比例为40重量%~2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